漳州一村庙内疑现千年“珠鱉”石雕 文物价值待考(图)
2016-06-15 15:35 来源:闽南网
0
闽南网6月15日讯(闽南网记者王惠敏)近日,漳州文史爱好者郑德鸿报料,他发现在芗城区石亭镇南山村威惠庙内,有一尊石雕,疑为上古神话中描写的“珠鱉”。
郑德鸿介绍,南山威惠庙相传是始建于唐贞元二年(786年)的古庙。庙里至今还保存着一些原来的石构件及历史文物。其中,有尊形态怪异、憨态可掬的石雕像,当地人认为是千年“石狮”。该石雕像似鱼身鱼尾,有一副和人类一样的牙齿,口吐圆珠。
根据上古神话描述而画的珠鳖鱼(网络图)
南山威惠庙内疑现“珠鳖” 石雕 (郑德鸿摄)
据中国志怪古籍《山海经》第四卷《东山经》中记载:“澧水出焉,东流注于余泽,其中多珠蟞鱼,其状如胏而有目,六足有珠,其味酸甘,食之无疠。”
有资料显示,《呂氏春秋》中“澧水之魚,名曰朱蟞,六足有珠,魚之美也”和《南越志》中“海中多珠鱉,狀如胏,有四眼六足而吐珠”这两处记载都引用了《东山经》中所言。
根据这些记载,郑德鸿认为,南山威惠庙内地这一尊石雕就是神话中所描写的“珠鱉”,是非常珍贵的文物与历史实证,实属罕见。“它的重要性在于整个原始状态的形象都表露出来。”他说,这一石雕从何而来,他也尚不清楚。但根据风化程度,他大胆判断,该石雕是千年以上的文物。
关于这座石雕的出处、年代、历史价值等,都还有待专家考证。闽南网记者也咨询了多位文史工作者,目前,暂还不清楚有关“珠鱉”石像的记载,需进一步考证。
已有0人发表了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