倩倩的个人公益账户办好了!到昨晚9点善款达25629元
闽南网6月4讯 水果、牛奶摆了一溜,看到又有好心人带着水果来看父亲,昨天下午,倩倩又开始手足无措了。
银行开辟绿色通道,为倩倩办好个人公益账户
简三县赶到医院,送筹集的爱心款
扫码可向倩倩捐善款
“这么多水果,都吃不完,会坏掉的”,可是,好心人的善意又不好拒绝,只好过后拿着水果分发给病友及其亲属,一起分享自己的感动。
自本报报道15岁河南女孩倩倩只身来漳照顾植物人父亲,好心人就络绎不绝(详见本网先前报道《父亲遇车祸成植物人女儿辍学来漳照顾 治疗费难倒了她》),除了捐善款外,更多的是传递给倩倩一份信心。
昨天下午,再次传来好消息,看到倩倩的故事后,经申请,中国农业银行漳州分行运管部开辟绿色通道,为倩倩办理爱心公益账户。
到昨晚9点,倩倩共收到现金善款20200元,微信红包2000元,共计22200;此外,海都公益账户收到转账爱心款3429元。
传递爱心
烧伤小雄的妈妈送善款
还记得去年因液化气爆炸被烧伤的10岁小雄和他父亲吗?去年12月,经海都报连续报道,不到5天,本报为这对父子筹集了近200万元善款。
昨天下午3点多,小雄的妈妈简三县特地赶到解放军第175医院神经外科。拉着手,倩倩和简三县聊起了天。简三县颇为喜欢懂事的倩倩,还把自己在医院照顾病人的心得体会,一股脑儿全告诉了倩倩。
“她真的很坚强,照顾病人,比我做得都要好!”简三县说,真的很难相信,一个比小雄才大4岁的女孩,在一个完全陌生的城市,居然能一个人照顾病重父亲2个多月,“太了不起了,我很佩服她”。
简三县说,看到倩倩的故事见报后,正在家里照顾小雄的她坐不住了,开始在微信朋友圈转发了倩倩的新闻,帮其筹集善款,“加上我自己的,还有朋友微信转发的红包,你拿着吧,我这是我们曾经接收到的爱心,现在传递给你,等你长大了,再传递给别人”。接过钱,倩倩感觉沉甸甸的,道了声谢谢。
除了简三县外,还在医院治疗、行动不便的小雄父亲,前晚也来到病房,探望倩倩父女,并留下50元。小雄的表哥昨天下午也赶到了医院,除了送善款外,还为倩倩加油打气。
开辟通道
银行为倩倩办个人账户
昨天下午,中国农业银行漳州分行传来了好消息,经过向上级主管部门申请,可特事特办,为尚未成年的倩倩开辟绿色通道,开卡办理一个个人公益账户。昨日下午4点30分许,海都记者陪着倩倩来到位于胜利路九龙公园附近的农行营业网点。
“我们从报纸上,了解到了倩倩的特殊情况,从社会公益上来说,我们可以特事特办”,农行漳州分行运管部负责人介绍,只要倩倩能提供个人身份证、户口本、父亲的住院证明等材料就可以办卡了。营业大厅的工作人员热情接待了倩倩,不到20分钟,倩倩全新的个人银行卡就办好了,工作人员还特意帮其办了手机短信提醒业务,“这样她每收到一笔爱心款,都会提醒,比较方便”。
“这是一个爱心公益账户,仅限于倩倩在此次公益行动中使用”,银行工作人员告诉倩倩,如果公益行动结束,倩倩要带父亲回家,最好将该卡销户,并把其中的爱心款转入其母亲的账户。
目前,倩倩的公益账户为:中国农业银行王倩倩6228 4807 0881 9169 176,热心市民可以直接向该账户转账献出爱心,也可以通过扫描下方倩倩的微信支付二维码,向倩倩的微信钱包转账。
路遇热心
河南的哥不收车钱
“好多好心人来看我们,有的直接拿给我1000元、2000元,给得太多了。”说起这两天病房的变化,倩倩神情有些激动,她没想到,会有这么多的好心人在关注着她。隔壁床的大叔说,下午还有2位热心女士送过来,见倩倩不在,留下5000元就走了。每一笔爱心款,倩倩都认真记在了本子上。
下午打的去银行办理银行卡,路上,河南籍的哥田师傅一听说是老乡,怎么都不收倩倩的车钱,“都是老乡,我们也帮不了大忙,这一趟就算是我送的”。
市民小林2007年同样遭遇车祸,身体行动不便,他还是赶到了医院,可是等了半小时,仍没见到倩倩,他悄悄留下了100元爱心款。事后,海都记者联系到他,他笑说,“钱不多,是一个心意,因为我出过车祸,对倩倩爸爸的遭遇有同感,我能帮助别人,就多帮一点”,尽管自己身体有些残疾,小林却不以为意,“我有工作,能养活自己,我给倩倩留了联系方式,让她加我微信,等我下个月发工资了,再给她微信发红包”。
49床病友是热心人王阿姨的侄子,因为工伤住院一年多,现在行动依旧不便,可是每天他都会坚持来倩倩爸爸的病房,过来看看倩倩和她爸爸,为他们加油。
“我都不知道怎么感谢这些好心人”,倩倩说,等钱凑够了,爸爸住院再观察一段时间,她就打算带着爸爸回河南老家,“我会记住所有帮助过我的好心人的,真心地谢谢你们”。
□编后
敬——
这酷热天里的
每一份力所能及
很难想象,一个15岁的女孩在举目无亲的城市,扛下了生活中不能承受之重。
当然,这背后,也浸透着无奈的代价:辍学。
而此前,在河南老家,面对智障母亲和13岁的弟弟,她早已习惯了,是家里的“大管家”。
倩倩照顾植物人父亲的故事,因为我们的报道被越来越多人记住。三天来,有不少人询问捐款渠道,病房里,也陆续多了让人感动的画面。
爱心,是随时可以发酵传递的。
我们没想到,去年同样遭遇人生重创的简三县,昨天特地赶来看倩倩父女俩,还带来了筹集的善款。也许,倩倩心中的那份无助,她最了解。
想想这几天窗外的酷热天和热心人士额头滚落的汗水,我们深知,每一分善款,每一次探望,每一次转发,都是热心的陌生人送来的一份力所能及,燃起的一份希望。
我们深信,生活,会温柔相待每一位善良的人。
大恩不言谢。但,在这收尾的方寸篇幅里,必须深深地向热心的你们,敬一个!(海都记者 陈青松 白志强 文/图)
已有0人发表了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