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漳州 > 漳州新闻 > 正文

如此扶助残疾人就业脱贫 精准扶贫举措温暖着残疾员工

2016-05-11 10:59 来源:闽南日报 0

­  “我们不随便辞退一个人!因为是计件工资,对一些还不熟练的员工,公司还是把工资补足到3000元左右,留住他们,灵活调整工作岗位。我觉得只要顽强拼搏,残疾员工一样可以掌握适合自己的技能,创造幸福美好的生活。”近日,长泰县鸿泰塑胶副总经理郑长龙向笔者谈起他们精准助力残疾人就业的思路。

聋哑人戴丽钦在车间缝编织袋口

­  鸿泰塑胶是长泰县残联唯一指定的扶贫助残基地,在全县7家福利企业中残疾人就业人数最多,主要生产塑料编织袋。公司现有在编员工46人,残疾员工19名,残疾员工占在编员工比例近一半。为助力残疾人就业,帮助他们实现就业脱贫,公司不惜“为一个人,动一批人,量体裁衣,耐心造血”,去帮助求职的每一个残疾人。

­  聋哑人戴丽钦刚到公司时,在最简单的切袋工序工作,她经常在50个半成品捆成小捆的“1-50”的数数上出错,公司没有简单地把她辞退,不厌其烦为她调换了4个岗位,最后动员同事一起帮助她,“手把手”反复培训她,“折腾”了四个多月才上手,功夫不负有心人,“造血”后,现在戴丽钦不仅成了切袋工序的好手,而且还学会了车袋、套袋等工作,在每年技能竞赛中都有名次,减轻了家庭负担。

­  农场共明作区肢残人王秀燕今年40岁,家里除了老公送水、送气微薄工资外,没有其他收入,在公司帮助下,入厂11年,和老公在不同的岗位上共同打拼,建起了新房。

­  农场东厝作区肢残人杨金春,43岁,也是在公司10年的老员工,老公电信做临时工,原来住危房,自从杨金春工作后,有了稳定收入,县残联也提供危房改造补助,2014年圆了住房梦。

­  类似的幸福“蜕变”例子数不胜数。为解决一些肢残员工工作上的难题,减轻他们的劳动强度,公司投入20多万元引进半自动化设备,效率提高了,收入也提高了,目前残疾职工月工资最高6000元。半自动化设备的投入让残疾职工过上了更简单更快乐的生活。

­  全额缴纳五险、无偿补贴特困户、助残日主题旅游、公司技能竞赛、残疾员工子女助学补贴、慰问金等精准扶贫举措温暖着每个残疾员工的心田。(王文强杨志刚杨志慧文/图)

新闻推荐

到头了;
下一条:深夜喝酒天亮开车 货车司机被吊销驾驶证5年内不得重新取得
24小时新闻排行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