漳州石刻博物馆获两方元代墓志铭:述多少江东旧事
漳州市石刻博物馆近日获赠两方元代墓志铭。
据介绍,墓志铭的男女主人身份特殊,其中,男主人公李惠子的两代祖先李弥逊、李韶均在漳当过太守。其中,李韶任间改江东木桥为石桥,而女主人公的爷爷是南宋状元黄朴,曾撰江东桥碑记。“这两块墓志铭和漳州非常密切,对漳州的历史研究很有帮助,是非常珍贵重要的文物资料。”漳州考古专家陈立群说。
元代夫妻墓志铭牵出漳州多少事
这对墓志铭是由祖籍山东、现居住在福州的一对张氏兄弟捐赠的,30多年前,他们在福州发现这两方墓志铭,一直将其放置家中。因墓志铭内容涉及漳州,近日在漳州市政协海峡文史馆江焕明馆长、市图书馆张大伟馆长的积极联系下,张氏兄弟决定将其捐赠给漳州市石刻博物馆。
导报记者看到,这两方墓志铭碑文字体漂亮,刀工精美。男主人公李惠子的墓志铭高54.5厘米、宽45厘米、厚1.5厘米。陈立群说,该墓志铭介绍了李惠子的祖辈、生平及子女情况。
陈立群介绍,墓志铭中“李氏世为吴人,五世祖侍郎忠肃公守清漳,归寓三山,因家焉”,“娶黄氏宋状元黄公讳朴之孙女”说明,李惠子的五世祖忠肃公在漳州当太守,而忠肃公就是李韶。李惠子的夫人为南宋状元黄朴孙女,这与《漳州府志》的相关记载相吻合。
他祖先建江东石桥她祖先为桥撰碑记
陈立群说,李惠子七世祖李弥逊、五世祖李韶皆当过漳太守,李韶任间改江东木桥为石桥,李惠子夫人的祖父黄朴为其撰江东桥碑记。
据漳州史料记载,嘉熙元年(1237年),江东木桥被火烧毁。漳州郡守李韶倡议改建石桥,并捐私钱五十万。因工程巨大,费用繁多,向各方捐募。
历时三年又一个月,花钱三十万缗,虎渡石桥巍然横跨在大江之上,夷然稳定百数十年。据载,当时的虎渡桥“其长三千尺,址高百尺”,桥梁全部用石,桥墩上的梁石最重近二百吨。扛抬如此巨大长方形石梁,非常不容易。
黄朴为虎渡桥写碑记赞扬“方斯役未就,支海之桥,填渊跨壑,雄伟宏壮,孰若清源万安之石……”万安即晋江洛阳桥,于宋代蔡襄兴建,江东桥亦建于宋代,工程之巨,可与万安相媲美。
漳州繁衍35代李氏后裔3000人
江焕明介绍,据资料考证,墓志铭男主人的七世祖李弥逊在漳州还留有后裔,目前在龙海市榜山镇福和村还有李氏祠堂。
昨日,导报记者联系上李弥逊的第二十七代子孙李亚山。李亚山介绍,李弥逊是福州连江人,来漳州任太守前已育有4个儿子,来漳后又娶妾生了第五个儿子李熙,曾担任龙溪县县尉,并在龙海市榜山镇福和村安居乐业,并修建李氏祠堂。到第八代子孙,李氏后裔开始迁徙,目前散落在平和、漳浦、龙海、华安丰山甚至金门、香港、美国、欧洲、印尼等地。
“李弥逊后裔在漳州已繁衍了35代,目前在漳州有3000多人。”李亚山说。
导报记者林晓琪张伟华实习生王婷文/图
已有0人发表了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