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漳州 > 漳州新闻 > 正文

九峰十二板桥演绎“桥坚强”

2016-04-22 10:51 来源:平和网 0

­  说起木桥,估计大家记忆中都会留有它特别简易的印象,但是,随着社会发展进步,木桥由于容易腐朽和被洪水冲走,有过木桥的地方基本都改建成为石拱桥或者水泥桥,因此木桥极为少见。但是,在九峰镇却还保存有一座长达60米、拥有至少500年历史的古老木桥,在桥梁界演绎了一个“桥坚强”的美丽故事。让我们一起去了解一下。

­  前几天连续下着暴雨,国家历史文化名镇九峰镇南门外的河流河水猛涨,洪水把这里的十二板木桥冲离了桥面,就在记者前来采访时,当地的青壮年正在河里奋力拉桥,把泡在河水中的十二块木板拉上桥墩。木板是杉木,一经水泡,变得非常沉重,村民们只能分头努力,有的在桥墩上拉,有的不顾春天水冷冲进河里,在冷水中合力抬举。

­  【记者现场采访村民:水冷不冷?冷,很冷!】

­  十二板桥就是由十二节拼接的木板铺设而成,每节桥板由两块杉木组成,2尺宽,桥板每块厚10公分、长5米,十二节木板全长60米,折中对分成两段,每6块木板连成一段,各自固定在左右两岸的岸边石桩,所以洪水只能把桥板冲离桥面,却不能冲走。每逢山洪把桥板冲离桥墩后,为了生产生活方便,村民都会及时自发组织起来,尽快把桥面恢复原状,这种不计报酬的良好风气在该村已经形成多年。

­  【村民 曾万里:这个铺桥活儿,在这个乡里,大家都是自愿的,大家自告奋勇来铺这个桥,在以前农忙时桥被冲开,有时一天被冲开两次就要铺两次,那时候大家都没有计较什么工钱。】

­  现年82岁的村民曾万里介绍说,这条溪流名字叫做碧溪,河面宽阔,水流湍急,河中一共有十一座桥墩,自古以来是九峰城区与对岸南门洋、澄溪村等地的重要通道,因此,十二板桥的筑造历史由来已久。

­  【村民 曾万里:这个桥的历史,至今大概有500年以上,王阳明来这边(建县)做县长时,他出入也要走这座桥,当时的桥墩没有这样坚固,是石头堆砌而已。】

­  根据本地曾姓村民的介绍,十二板桥最早在宋代就已出现,初期只是采用河中巨石简单堆砌而成,桥上木板也没有铁链拴着,一旦洪水暴发,常常桥墩被毁,桥板被水冲走,直到明朝永乐1418年间和清朝乾隆1594年间,当地曾姓住民祖先曾志闻、曾世美先后捐献铁链拴住桥板,并采用三合土巩固桥墩,成为当地美谈,后代子孙专门刻下一块石碑记载祖上美德。

­  进入新时代以后,十二板桥上下游先后建起了水泥桥和石拱桥,只有十二板桥在洪水中多次冲毁,却屡次按照原有的风貌予以修复,一直保持到前几年,才采用水泥对桥墩和桩基进行加固,成为本地村民的美好记忆和传承良好民风的历史见证。

­罗龙海 罗春梅

新闻推荐

加载更多...
网友评论仅供网友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本网同意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
到头了;
下一条:补短板扩投资促发展省住建厅在漳开展项目投融资对接
24小时新闻排行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