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漳州战役纪实》作者:五峰山发现首座漳州战役红军烈士墓
村民讲述:红白两军大战一整夜 枪响不断血流成河
在华安县、芗城区、南靖县交界处暂留之时,官古村村委罗高生讲到,他们都知道五峰山顶上(当地都叫“五峰尖”)曾经发生战事。上世纪80年代,有村民上山剥树皮,就知道这里有子弹壳和墓地,有的还将弹壳带回家。此次清理墓地时,有位村民也挖到了一个弹壳,目前留存于家中。
91岁的村民林猪向记者讲述关于五峰山上战斗的记忆
“听老人家说,在山上,战事持续一天一夜,死了很多人。”罗高生说,这墓地是真实的,当时有的红军从华安方向上山,有的从天宝方向过来,就在这里大战,长达一天一夜。流到村里的水都变成了红色,证明死了很多人。
战斗发生时,村中老人林猪约七、八岁年纪。如今91岁的他对当时的一些情况记忆犹新。他告诉记者,当晚红军和白军打了一整夜的仗,战斗非常激烈,整晚都能听到枪响。“死了很多人,全溪都是血。”后来,他也听说,战争中很多人死去,血流成河。他认为,白军溃败逃窜,埋葬于山顶上的应该都是红军。
林猪老伯20岁左右时,也曾亲自到五峰山山顶。当时墓地杂草丛生,还有个木制的墓碑,但没看到字。现在,那木碑已无处可寻。
因村中老人陆续离世,知晓当时战况的亲历者所剩无几,也少有人再到山上。有村民感慨道,要是在10年前寻访到旧墓该多好,那时有很多老人健在。
战况史实:毛主席指挥出奇兵 绕道五峰山攻下十二岭
五峰山位于官古村西部,是天宝大山的主峰之一。在中央红军东路军攻克漳州之前,由国军49师张贞所辖的第一四六旅王祖清部据守。华安县党史研究室主任阙亚火介绍,1932年4月19日,毛泽东率中国工农红军东路军向漳州进发。
当时由红四军第11师担任主攻。第11师下辖有第31团、第32团、第33团,由刘忠率领的第33团主攻十二岭(现于南靖县境内,有资料记载为“十字岭”,闽南语中两词音同)。在主攻十二岭受挫时,毛泽东主席亲自到前线,通过侦查后发现,在十二岭左边有一座比较高的山峰,即五峰山,就留出一个奇师。他派出11师31团,绕道攻下五峰山,再从山上由高往下包抄,拿下十二岭。
据村民介绍在,山中有通往芗城区天宝镇的驿道,旁边有战壕,也是当时的战场之一。不过,目前这也还有待史实考证。
据官古村老人回忆,当地深桥溪血流成河,最终全歼敌一四六旅。当日采访之时,官古村党支部支委郑添源也讲到,在墓地斜对面的悬崖峭壁下,曾有村民发现腐烂的遗骨埋于大坑中。经介绍,那就是战场十二岭的所在地。
“十二岭战斗是漳州战役最激烈的一次战斗。”阙亚火介绍,从今天来讲,毛主席的指挥显示了高超的指挥艺术,“一正一奇”,取得了战斗的胜利。十二岭是漳州战役的主战场,也是最激烈的一场战斗。无名英雄之墓的所在地就是古战场之一。(完)
已有0人发表了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