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漳州 > 漳州新闻 > 正文

小作坊沿袭老工艺“点盐卤”制豆腐 传承三代将终结

2016-04-19 11:10 来源:闽南日报 0

  芗城区益民花园3幢10号店,是一家以传统工艺“点盐卤”制作豆腐、豆干的小作坊。作坊的主人游顺发是漳州传统豆腐、豆干制作的传人,做的豆腐、豆干富有弹性,细腻而不失嚼劲,味道香美,无论是煮汤或煎炒,令人吃后回味无穷。但如今,他打算放弃老手艺,到企业打工。昨日,他和笔者聊起做豆腐的那些事儿。

  

游顺发(左)和妻子、母亲一起做豆腐

  民国时期,漳州豆腐制做以家庭作坊为主,自做自销。游顺发的舅公早期在漳州做豆腐、豆干,1956年加入漳州市豆干社。游顺发的父亲游木溪从舅舅那里学得制作技艺,再传给儿子游顺发。虽然用传统工艺制作豆腐、豆干利润较低,但游顺发一家依然坚持用传统的工艺制作。每天下午4点,游顺发、林美卿夫妻及母亲肖蒜花3个人开始一刻不停地做,直到晚上8点,期间没有一分钟的停留时间,做好后隔天早上卖。

  游顺发每天早上7点骑上三轮车,在腾飞路下池市场前摆个小摊,卖自做的豆腐、豆干及油炸豆腐块,他的妻子则在新华东路岳口一带摆摊卖。夫妻俩卖完已近中午,回家吃过午饭稍休息一会,就重复每日的营生。

  制作传统盐卤豆腐、豆干,除了磨豆浆时用机器外,全凭手工,劳动强度大,而且制作时环环相扣不能停,时间非常紧迫。天冷时还好,天热时作坊里热气腾腾,一般人受不了,也就不愿意做。一锅豆浆需要约30斤的黄豆,用水约300斤,一天做两锅,把这些水、豆、豆渣不停地装来倒去,滤水时用磨盘及水桶装上水来施压,实在是辛苦的体力活。做传统豆腐、豆干的收入与劳动难成正比,一家人整年忙到头,只有春节才真正休息三天。虽然做出的豆腐、豆干目前销售不成问题,但因是手工做,产量有限,无法再加量,仅够自己卖。

  游顺发原先是在市后社自家的老房子里做盐卤豆腐、豆干,不用付租金。煮豆浆用大灶,烧的是柴火,只要肯出力,出门一趟就能捡到一车,不用花钱。2015年老房子被拆迁,只好租下现在的店面,每月租金1500元。新建的商品房店面是不允许烧大灶的,他只好添置一台电热锅煮豆浆,虽然减轻了劳动强度,但开一次就得花20多元的电费。这样一来,每天就得增加70多元的费用。

  3个人四小时所做出来的盐卤豆腐、豆干约360块,一块卖1元,共卖得360元。而所用的黄豆要60多斤,一斤3元多,得180元左右,加上买盐卤、炸油的钱,再加上70元的费用,大约总成本250元,连做带卖所赚只有100元出头。就是这区区的100元,却是游顺发夫妻及母亲3人一天高强度的劳作。游顺发痛下决心,把余留的黄豆做完后,就不再做盐卤豆腐了,夫妻俩将到一家企业帮工。对于家族传承三代的盐卤豆腐制作手艺,将在自己的手上终结,游顺发感慨万千,既无奈又不舍。 (郑德鸿 文/图)

新闻推荐

加载更多...
网友评论仅供网友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本网同意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
到头了;
下一条:永漳高速华安段西陂隧道口:山上泥沙倾覆路面
24小时新闻排行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