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漳州 > 漳州新闻 > 正文

漳州刚经历完一波“回南天” 市民防潮更要防病

2016-03-25 10:26 来源:闽南日报 0

  连续下雨,近段时间非常潮湿,到处湿漉漉,闽南人将这种天气现象称为“回南天”。据了解,这两周以来,市区多家医院的皮肤科、妇科、内科患者有所增加。东铺头卫生院的陈桂邦医生介绍,“回南天”符合祖国医学“六淫”学说里“湿邪”的范畴,容易引发皮肤病、关节病、妇科病、消化道疾病及各种心脑血管疾病。他结合“回南天”的气候特征,讲解了潮湿天气易发的常见疾病种类,通过“大众热线”提醒大家做好防范。

“回南天”,到处湿漉漉

  防范关节病 中医“天人相应”的整体观念认为,外部环境与人体的健康密切相关,最常见的相关性疾病是风湿类疾病。风湿骨痛患者受天气变化的影响比较大,尤其是老人,绝大部分关节炎病人对气候变化敏感。空气中的湿度上升,可使关节肿胀、疼痛加重,诱发或加重原有的关节疾患。这个时节的关节病、肌肉疼痛是湿邪加重引起的。中医认为,这是因为风寒湿邪侵袭经络,气血闭阻不畅,引起关节、肢体等处出现酸、痛、麻、重及屈伸不利等症状。“回南天”湿度过高、阴气过重,人体的血液循环更受影响。不爱运动且日常工作久坐、伏案的人,颈椎、腰椎和四肢的关节更容易觉得沉重乏力,甚至周身不舒畅,这是湿邪侵犯人体的明显症状。

  建议大家“回南天”除了注意防湿、防潮外,尽量保持运动,每天最好抽一个小时左右做运动,促进血液循环,保持周身气血的流畅,通则不痛。有明显湿重症状者,可尝试到正规的医疗场所拔火罐或做温针治疗。适当饮食调理,可以在煲汤时加入如薏米、木棉花、云苓、淮山、扁豆、莲子、苍术、生姜、杜仲、当归、红花等。

  防范皮肤疾病和妇科疾病 由于“回南天”天气潮湿,真菌的生长速度快,容易引发真菌、霉菌感染,出现湿疹、手足癣、过敏性皮肤病等皮肤疾病和妇科疾病。

  “回南天”时,要注意适当穿戴、避免身体大量出汗、勤换鞋袜、保持皮肤清洁干爽,就能在一定程度上预防病情复发。潮湿闷热天气有利于螨虫的生长,宜加强通风换气和保持环境干爽。使用空调前先清洁空调滤网,减少粉尘和粉尘螨的扩散。有过往病史的患者,在病情较轻的情况下,可到药店购买抗真菌类药膏涂抹,控制病情;但如果病情较重,则需要到医院就诊。饮食上可适当使用土茯苓、薏米、芡实、淮山等健脾祛湿中药煲汤,并结合艾叶、青蒿、苦参、黄柏等外洗,以预防皮肤病的发生或加重。

  “回南天”,忙坏医生。 (资料图片)

  防范胃肠道疾病 潮湿温暖的环境会让病菌繁殖加快、食物更易腐烂,易引起细菌性食物中毒、细菌性痢疾、大肠杆菌肠炎等胃肠道疾病。空气湿度大,也容易令肠胃功能紊乱,使胃肠道疾病的发病风险进一步增高。中医认为,湿邪易困脾胃,“回南天”湿气重,势必导致脾胃负担加重,脾胃又是运化水湿的根本,因此,加强脾胃的培护和调理,才是防湿祛病的根本。

  “回南天”在饮食方面不宜暴饮暴食伤害脾胃,三餐宜清淡、规律,饮食宜温热忌生冷油腻。平时应加强运动,促进胃肠的蠕动,提高免疫力。

  防范心脑血管病 回南天气忽冷忽热、昼夜温差大,血管收缩强烈,容易造成血压强烈的波动,易诱发心脑血管病的发作。对于本来就患有高血压或动脉粥样硬化的老人,容易形成血栓或脑出血。

  心脑血管疾病的患者在“回南天”前后,应及时做好身体检查,坚持规范用药,要加强预防,防止病情发展或延误治疗而危及生命。(杨杰 文/图)

新闻推荐

加载更多...
网友评论仅供网友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本网同意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
到头了;
下一条:一元纸币将逐步退出流通市场 漳州7月1日起实行
24小时新闻排行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