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秘法医如何防止冤假错案 走进刘龙清劳模工作室
走进漳州市人民检察院刘龙清劳模工作室—— 探秘法医如何防止冤假错案
冤假错案无疑是对司法公信力和亲和力的最大破坏。司法机关如何防止冤假错案的发生?让我们一起走进漳州市人民检察院刘龙清劳模工作室,看一看在法医这个环节,检察官是怎样尽职尽责,坚守防止冤假错案的底线。
工作中的刘龙清
识破伪装“截瘫”
2014年11月,姚某因贩毒被抓获,关进看守所时,他自称腰椎骨折截瘫,在看守所坐了6个多月轮椅。2015年4月,姚某被判处一年零二个月有期徒刑,被送监狱服刑时,监狱方面认为犯人生活不能自理,两次拒收。公安机关决定向法院提请监外执行,并报请驻看守所检察室审查。
2015年5月,龙海市检察院把看守所提交的一份保外就医材料报送漳州市检察院审查。刘龙清劳模工作室在审查时发现,从姚某的腰椎磁共振检查情况看,显然不可能截瘫,法医决定到看守所“会会”姚某。经过细致的观察和检查,姚某的种种可疑迹象引起法医的警觉,其下肢肌肉并没有萎缩,肌张力和肌电图检查也正常。法医当场揭穿他伪装瘫痪骗取保外就医的阴谋。两天后,姚某脱下伪装,开始下地行走了。
法医也能当公诉人
2015年9月,东山县的查某交通肇事案经中级法院发回重审后,法庭仍然认为被害人的死亡和外伤、自身因素均有关系,认定被告人查某交通肇事致被害人死亡的事实不清、证据不足,判决查某无罪。
东山县检察院认为被害人的死亡与被告人的交通肇事行为有直接的因果关系,损伤程度属于量刑依据而不是定罪依据,对该案提出抗诉并得到市检察院支持。为了在法庭上有力地阐述“交通事故是导致被害人死亡的根本原因”,刘龙清法医以国家公诉人身份出庭支持公诉,并聘请具有专门知识的华中科技大学教授刘良出庭作证。最终,漳州市中级法院认定查某构成交通肇事罪,并依法作出公正判决。
看清新旧伤防错捕
2015年6月,芗城区的林某纠集三名男子殴打韩某致左眼眶内侧壁骨折,原鉴定为轻伤二级。芗城区检察院在审查逮捕时,委托市检察院司法鉴定中心对韩某的伤情程度进行技术性审查。经审查发现:韩某伤后左眼眶照片显示未见明显损伤痕迹,体位损伤轻微与眼眶内侧壁骨折严重程度相矛盾,存在陈旧性骨折可能。
在法医的建议下,韩某经再次眼眶CT检查,并与伤后第一次CT片对比,发现两次CT影像没有变化,其特征不符合外伤性改变。市检察院司法鉴定中心认为,韩某左眼眶内侧壁骨折属陈旧性骨折,与本次外伤无关,其损伤程度纠正为轻微伤。事后,韩某承认以前曾有鼻部外伤史,但没有检查过,不知道是否有骨折。芗城区检察院据此及时对林某做出不批准逮捕决定,避免了一起错案发生。
因为此案双方当事人积怨较深,为了避免压了葫芦起了瓢,做到案结、事了、人和,检察官对双方当事人释法说理,促成双方达成民事和解,修复了睦邻关系。(郑建旭 赖青汗 文/供图)
已有0人发表了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