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漳州 > 漳州新闻 > 正文

漳州市区北庙新村、团结新村片区预制板房改造征迁接近尾声

2016-03-03 07:37 来源:闽南日报 0

  改造历程

  ●早在2004年,漳州就开始着手“医治”预制板房的“顽疾”,开展了延通片区的预制板房改造,拆除原有的延安北新村预制板房屋41幢,总建筑物面积11万平方米,建设成符合抗震设防标准、功能配套齐全的新商住小区延安广场。

  ●2009年12月,我市出台《关于加快推进市区预制板房屋加固改造的实施意见》,提出对市区建成区预制板房屋进行分期分批改造,依据现有的财力,分地区、分地段进行切实可行的抗震加固,特别对学校、医院等重要部门的预制板房先行加固,按照预制板房的新、旧、结构好坏和地质等条件,进行成片改造、非成片(零星)改造或加固排险。

  ●2014年5月中旬,一份名为《关于把市区预制板房改造列入为民办实事项目的建议》的政协提案被列为市政府和市政协领导联合牵头督办的重点提案。我市改造预制板房的步骤明显加快。

  ●2015年初,漳州市政府决定以北庙片区作为成片改造的示范点,引入社会力量进行整体开发,同时,将零星分散的预制板房小区改造纳入城市棚户区改造项目。

  ●2015年7月,《北庙片区、团结片区改造项目房屋征收补偿方案(国有土地)》敲定,相关片区的协议签订和封房工作正式启动。征迁补偿方案几易其稿、反复酝酿后出台,在符合国家、省市关于征迁补偿有关规定的前提下,结合片区实际情况,合理吸收群众的意见,得到了群众的支持。

  陈亚丽:

  “还经常联系老邻居”

  对原先住在北庙新村60幢一楼的陈亚丽而言,除了担心预制板房的房屋质量,最大的顾虑就是居所的潮湿。去年接受采访时,她就曾向记者诉苦:“一下雨,我家就受潮严重,地板湿滑,床底下用扫把一扫,都可以扫出好多水。”为了防滑,她只好将一些旧衣服、报纸等铺在地上防滑。听闻要拆迁的确切消息后,陈亚丽很快在附近租了房子。征迁补偿方案一出台,她也很快签了协议。

  如今,换了新环境的陈亚丽觉得自己最大的收获是健康:“这里比较不潮湿,以前关节不好,现在这些毛病就好了不少。”选择货币置换的陈亚丽正考虑买二手房。不少住户彼此之间保持着联系,陈亚丽也有随身携带的小本子,上面记录着原先邻居的电话号码。

  江忠吉:

  “老友们常常到访”

  有租房的,也有买房的。年过七旬的归国华侨江忠吉,原先住在团结新村的预制板房,他早早就签了协议,因为不考虑回迁,干脆买了一套二手房。在国外的家人都很支持他的选择。他说:“之前的房子1平方米3000元,人家都不要。这次拆迁改造,政府的工作非常到位。”

  江忠吉多才多艺、兴趣广泛,是老年艺术协会的一员,忙于协会事务之外,还喜欢画画、唱歌、摄影。“现在住的地方是框架的,安全可以得到保证。老友们常常到访,邻里关系也很融洽。”他说,“很享受现在的新生活。”

  林韵暖:

  “毕竟曾居住过30多年”

  同样买了房子的还有北庙新村的林韵暖,她是百货公司退休员工,也选择二手房作为自己的新住所。记者在林韵暖的新居看到,不大的客厅整洁干净,布置温馨,从阳台望去就是芝山公园。

  回想住在预制板房的日子,林韵暖依然有些揪心:“那时常常担心刮大风,生怕房子倒掉。”

  如今,林韵暖很快融入了新环境:“这里环境好,空气好,还安静,邻居们都很好,他们常来家里坐,我早上也经常跟他们到楼下去做健身操。”

  林韵暖说,毕竟曾经居住过30多年,虽然已搬出去,但她偶尔会去看看老地方,与老朋友聊聊天,泡泡茶。

新闻推荐

加载更多...
网友评论仅供网友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本网同意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
到头了;
下一条:漳州保障性安居工程今年计划开建21828套【图】
24小时新闻排行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