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漳州 > 漳州新闻 > 正文

一把刻木刀守艺50余载 记述漳州布袋木偶世家

2016-03-01 08:19 来源:海峡导报 0

  一把刻刀、一块木头,在他的巧手雕琢下,眉眼传神,栩栩如生。

  “喜怒哀乐一台戏,寸木窥人生百态。”这是木偶表演的精彩缩影。而木偶戏表演的前提就是木偶制作,台上活灵活现的木偶离不开台下制作木偶的手艺人。

  近日,导报记者就探访了漳州木偶雕刻大师杨亚洲,听他讲述木偶头雕刻艺术的奥秘。

  钟情木偶雕刻50余载

  在漳州一中的教师宿舍区里,有一套商品房,这里平时不住人,而是杨亚洲的工作室。在这里面,摆满了各式各样的木偶头。有漳州的、泉州的、布袋戏用的、提线木偶戏用的,而这些木偶头全都出自杨亚洲之手。

  杨亚洲出生于漳州著名的布袋木偶世家,家中五代都从事布袋戏艺术的表演工作。其父杨胜,是漳州布袋戏“福春派”的代表人物。

  作为家中长子,杨胜对杨亚洲有很高的期望,但性格内向的他却对木偶表演并不感兴趣,而对木偶头雕刻情有独钟,从9岁开始就学习木偶头雕刻。

  起初,由于年纪太小,杨亚洲就跟着一位知名民间雕刻艺术家学了泥塑,从泥塑中了解了不同人物的特征。而后,凭着自己多年泥塑的功底和对艺术的积累,杨亚洲很快地学到了木偶头雕刻的各种技巧。

  50余年来,他默默地守在戏台背后,巧手雕刻众生相,一丝不苟地运筹着木偶们的命运,演绎着它们的喜怒哀乐。

  制造木偶就像创造“新生命”

  在与杨亚洲聊天的过程中,他也展示了自己的雕刻技艺。木屑像花瓣一样在他手中坠落,一个木偶的大致形象出现了。杨亚洲说,打粗坯是木偶雕刻中最难的一步,下落的每一刀都要胸有成竹,稍不留神,木偶就会有偏差,而稍有偏差的木偶不能被修复,只能重做。

  看花容易绣花难,木偶头的雕刻比想象中要难上许多。“猴年刻猴”,杨亚洲刻出了几个“猴头”。出于好奇,导报记者随手拿起了一个,把玩间发现,猴头的牙齿、额头、舌头等部分也很灵活。“这些动的部位都要在里面安装机关。”杨亚洲说,比如要让木偶的眼睛动起来,就要将木偶头内部掏空,再将眼睛固定在挖空的眼睛部位。

◆打磨

◆上漆

◆风干

  “初具模型的木偶要进行打磨、打底、上色。”杨亚洲说,光打磨和打底两道工序就要反复十几遍,而为了更好地保存,木偶在用功用料上也是不遗余力。打底时,每打一层底就要再抛一次光,完成一个木偶一般要打七八次底,抛七八次光。

◆描画

  如今,杨亚洲制作的木偶头雕刻精致,绘脸细腻,品种多变,适应市场需求。他说,制作每一个木偶就好像在创造一个舞台上的“新生命”,木偶工艺能使宝贵的文化遗产得以延续,更能使木偶雕刻艺术得到传承。 (海峡导报记者 张惠玲 张伟华 文/图)

新闻推荐

加载更多...
网友评论仅供网友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本网同意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
到头了;
下一条:漳州市调整小车科目三考试规则 明日起正式实行
24小时新闻排行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