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视《传家》记录片记录漳州传统婚俗 第一集《囍事》
2016-01-29 08:46 来源:闽南网
0
烟雨蒙蒙的天气,最适合在家泡一杯热茶,看看电视了。
【延伸】
漳州传统婚俗 缘何被记录?
说起漳州婚俗,最具特色的是送嫁娘。婚礼举办过程中,少不了送嫁娘念着一口好听话:“新娘官踏旮旯旁,出丁兼发财,踏旮旯底新娘快快做娘累,踏旮旯框新娘头胎生男儿,新郎官来接米筛,新郎新娘吃到老”“种子撒过岸,饲大只鸡囝。种子撒出旮旯旁出丁兼发钱,嚅嚅,一下呼,鸡母仔满埕黑”(均为闽南话)。在《囍事》中,一头簪红花的女人,不时口念顺溜句子的便是送嫁娘。
漳州民俗专家郑惠聪告诉海都记者,每一个婚俗礼节,都是有特殊意义的。
在娘家时,母亲为新嫁女梳头,在古代叫及笄,寓意梳了头后变成大人了,还要挽面,将女子脸上的胎毛,用线拔掉,寓意去掉幼稚的一面,嫁出门的那一刻,头要盖起来,不能见天,怕邪气侵犯新娘。
①在娘家起身桌仪式
②被接到夫家
③新郎新娘前往天宝寨内的庙里祭拜
④送嫁娘在旁边念顺溜句子,做大人仪式
进婆家门时,要过火盆,送嫁娘会念说:“过火无事尾”,寓意未来平安和乐。起身合桌的仪式,是在桌上摆12小碗吃食,送嫁娘每夹一个菜,就会在新人嘴上点一下,并念一回好听话。等到新人“坐床”,则是寓意从今起是一家人。
□相关链接
《传家》
《传家》系列纪录片是继《舌尖上的中国》美食纪录片之后,中央电视台纪录片频道推出的又一部大型纪录片,由乐视与视袭影视联合出品。
6集纪录片取样50个最典型的华人家庭,紧扣中国最重要的六个本质需求(囍事、新生、团聚、交情、闲趣和传承),在传统文化中对应找寻具有当下生活贴近性和应用价值。(海都记者 方锦燕 白志强 图片均为视频截图)
已有0人发表了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