龙文区作家协会成员李陈强:写作,让他“站”了起来
童年因进行性肌营养不良症,李陈强身患残疾。他没有向命运低头,凭借写作天赋和自强勤奋,成为龙文区作家协会成员———写作,让他“站”了起来
“你是谁,为什么绑着我的双腿?”“放开我,我要自由!”……这是龙文区蓝田镇西坑村国家一级残疾人李陈强的内心呐喊。28年来,他没有向命运低头,无时无刻不梦想着站起来的那一天。半年前,自强不息的他在轮椅上追求写作梦想,最终以作品为拐杖,让自己重新“站”了起来,成为龙文区作家协会的一员。昨日,李陈强向记者娓娓讲述他的故事。
李陈强在创作
“就脑袋和嘴还算新鲜”
“到目前为止,我就这个脑袋和这张嘴还算新鲜,其他的基本上都过保质期了。”李陈强这样形容自己身体的状况。3岁前的他还能摇摇晃晃行走,可由于患进行性肌营养不良症,他全身肌肉慢慢萎缩,手、脚和腰力气渐渐地流失,终于站不起来。童年,李陈强最羡慕的是小伙伴可以走路、跑步、蹦跳。他时常努力地想站起来,但双腿软弱无力,不听使唤。病情不断恶化,他的爸妈不离不弃,带他四处寻医。起初,李家家境宽裕,有几辆货车在跑运输。可在20年前,李陈强单医药费就花了20多万元,李家再也经不起折腾。
“几百万元也没事,我愿意背债,只要能治好儿子的病。”忍受钢针扎进骨头的痛苦时,爸爸的这一句话,让李陈强感动,也给了他坚强的力量。让他记忆犹新的是,无论刮风还是下雨,爷爷都背着他去上学,没有迟到过。小学时,李陈强的成绩一直名列前茅,在龙文区小学生作文大赛中还获得一等奖。初中期间,李陈强的成绩照样进入年段前十名。可是初二还没有念几天,他的病情再次恶化,生活完全不能自理,不得不离开学校。
“自食其力不做累赘”
“我向往自由,我的梦想是当一名飞行员,无拘无束地展翅高飞,但是现在呢,我手已负枷,腰已加锁,脚已生根,一动不动,我是个废人……”在他的剧本《妈妈,我能行》里,李陈强这样描述休学时的痛苦。
为了鼓励李陈强树立生活信心,他的干妈送他一台电脑。有了互联网这个平台,他自学五笔打字,通过网络自学了初中的全部课程和计算机程序设计,还编写了一个财务实用软件。更重要的是,网络让他足不出户能知天下事。在网络上,他通过倾听别人讲述的故事来“垫厚”自己的阅历,借他们的“腿”来帮自己走遍社会。
李陈强渴望有一份工作,自食其力。2008年,他参加市残联组织的淘宝培训班,找到适合自己的就业机会。为了减轻父母的负担,他在网络上开了一间淘宝男装店。虽然他对服饰搭配一窍不通,可他有一付热心肠,遇到顾客提问题,他第一时间给予回应。有时候,他还将顾客退回的衣服,请当裁缝的妈妈修改,自己买单。他的诚信打动了顾客,如今依托淘宝,每天也有六十元左右的收入。
李陈强将做淘宝赚的钱悉数交给妈妈贴补家用。2014年,得知李陈强的状况,龙文区残联向他免费提供了残疾人机动轮椅车,并补助车辆燃油。李陈强的生活开始有了新变化,以前他足不出户,现在通过轮椅车可以走动。在离家3公里的龙文蓝田开发区集市,李陈强是常客,每天他欢快地“驾驶”轮椅车前来凑热闹。他安安静静地看着,对身边的人和事感到新鲜,视野不断开阔。
有一天,在网络上,李陈强拜读了一位肌无力患者写的作品《假如我能行走三天》。同样不能穿衣和洗脸,同样拿不起一本书、一杯水……李陈强被深深震撼了,他的内心也燃起了写作的梦想。可他一想到双腿无力,又没有一定的人生阅历,最后还是将这个梦想深深地藏在内心。
“写作是拐杖支撑我‘站’起来”
让李陈强敢于鼓起勇气、追求心中梦想,还得从去年7月份漳州市残疾人艺术团对他伸出援手说起。那时,李陈强抱着试试看的想法参加了艺术团的面试。负责筹建漳州市残疾人艺术团的指导老师朱丽娟,对李陈强的第一印象是:很可爱,心思很单纯,乐观向上,而且还有写作天赋。“上天有憾,人间有爱。我希望能为他提供一些帮助。”
与残疾人的多年接触,让朱丽娟的内心多了一份柔软。她深知残疾人比较敏感,也许一个眼神、一个不屑的动作,在常人看来没什么,但他们可就不一样,可能会多想。朱丽娟并不急着去教李陈强一些业务技法,而是先当他的心灵老师。慢慢地,李陈强拥有了良好、乐观的心态,丢掉自卑的心理。“相信自己永远是最棒的!我能行!”四个月后,在市残疾人艺术团的第一次公益演出中,李陈强演唱的歌曲《掌声响起来》,观众为之动容,收到如潮的掌声。在这赞誉的背后,有李陈强“台上一分钟,台下十年功”的坚持不懈,有朱丽娟等音乐老师考虑他路途远,多次到他家指导的辛苦付出。后来,在妈妈和老师的鼓励下,李陈强开始转变方向,尝试着写剧本。他说,“创作一个剧本就像生个孩子,过程辛苦,但结果十分幸福。”
“每件作品都串起一条条爱心之链。这是团队的力量。”原来,李陈强每完成一件作品,就将初稿发给老师们。而老师们提出感受和想法后,也对作品进行润色与锤炼。最终,他凭借人生第一本剧本《相亲记》,获得第一笔的稿费———100元。李陈强激动得掉下眼泪,他说,兴趣爱好赚的稿费,比淘宝的收入更高兴,意义是今后人生有了新的起点。李陈强昼夜不停,每天都要留出一定的时间在轮椅上,用已经十分不灵活的手指,一个字母一个字母地敲打着他的坚韧、执著与快乐。他先后写了《相亲记2》《妈妈,我能行》《这是家,这有爱》等作品。
用李陈强的话,写作是拐杖,支撑他重新“站”了起来。每当剧本节目进入排练环节,他尽可能到现场观摩。龙文区文化馆的排练和剧本研讨会,都让李陈强感到很温暖。他笑称,朱丽娟、郭孟贤老师和他是“铿锵三人行”。
李陈强说,在虚构的世界里,他把梦想寄托在主人公身上驰骋四海,创作也表达着自己对生活的态度,充满着对未来的希望与憧憬。在文字里,李陈强可以自由行走,实现现实中无法实现的愿望。今年1月10日,他成为龙文区作家协会的一员。他露着灿烂的笑脸说,以前害怕过年又长大一岁,现在有了写作的梦想,每一天都可以过年。“感谢所有关心我、帮助我的人。我会在每一天,尽情写出更多更好的作品,回报大家!”(记者 罗培新 通讯员 郑季华 实习生 洪晓琳 文/图)
已有0人发表了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