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漳州 > 漳州新闻 > 正文

漳州水仙花对台贸易攀升300多万粒 昨日花香再绽放

2016-01-20 17:32 来源:闽南网 0

  重新绽放

  让水仙花重新香飘两岸,成为漳台民众共同的期许。

  2006年,当漳州水仙花协会提出赴台办展时,周芷如所在的台南市文化协会当即表示将鼎力配合。这年2月,漳州市水仙花协会会长张文江率7位水仙花雕刻师首次跨越海峡,在台南市延平郡王祠、武庙、天后宫,举办“漳州台湾水仙花技艺展”。现场,他们不仅展出了500多件千姿百态的水仙花雕刻作品,还提供花头,指导民众雕刻与水养的要领。

  “‘三阳开泰’‘十二生肖’‘团团圆圆’……一个水仙花球竟然可以千变万化。”周芷如说,也就是在这个时候,自己“陷进去了”。之后的10年,张文江每年都会带队赴台办展、开培训班。而周芷如是最忠实的学徒。去年,包括她在内的6名台湾水仙花雕刻爱好者,通过了漳州市水仙花协会的资格认定,成为专业雕刻师。

  周芷如等人成为岛内普及水仙花文化的重要力量。“我们主要深入社区进行推广。”周芷如说,每年春节前,她的团队都要到漳州里、海澄里、学甲等漳州先民聚集的社区,现场教学。其目的就是为了唤起台湾民众对先民文化的关注。十年如一日,她培养了二三十个水仙花“发烧友”。此外,为了扩大影响力,台南文化协会还在春节期间,到台湾各地的酒店、百货公司、博物馆开办花展。这个过程中,他们对闽台渊源有了进一步认知。

  从台湾赴漳州拜师学艺者,也大有人在。“10年前,台湾的水仙花爱好者便开始组团过来,参观圆山脚下的6000亩水仙花田,围坐在一起学习雕工。”张文江表示,岛内已经涌现出了不少水仙花民间团体。

  文化互动带来了贸易增长。10年前,每年从漳州销售往台湾的水仙花球不过20来万粒,而今这个数字已经突破300万粒。

  香飘何处

  漳台水仙花产业互动已经走过10个年头。回顾这段历程,张文江不无感慨:“以花会友,水仙花正成为两岸互动的桥梁和纽带。但未来,还有很长的路要走。”在他看来,历史悠久的水仙花雕刻文化尚未在岛内普及,更多的人依然“像种大蒜一样养水仙花”。此外,科研力量也需要介入,创新无泥土、无虫害储存技术,以解决漳州水仙花外销时经常遇到的瓶颈。

  而周芷如等台湾水仙花爱好者则赋予水仙花更多新的文化内涵。“比如我们将水仙花和年轻人喜欢的元素相结合,因为水仙花花期恰逢西方情人节,而水仙花在中国的花语正是‘纯洁的爱’,因此我们尝试将水仙花作为中国的情人花进行推介。”她说。

  在延伸水仙花产业链方面,现代农业发达的台湾,同样可以提供他山之石。“漳州的水仙花难以采用机械化生产,种植成本水涨船高,但是消费者对花球的售价却十分敏感。”周芷如为花农们提供了卖花之外的可能性,“现代城市人有多久没有踏入泥土了?他们知道水仙花长什么样,却未必知道水仙花是如何种植生产出来的。”她说,花农们可在花田中引入体验式旅游,“每年芒种是挖水仙花球的时节,这时候,就可以让游客去花田里亲自挖花球,储存花球,认购花球,品尝闽南农家菜”。此外,对水仙花进行深加工也是产业延伸的方向,如开发水仙花茶、香水等。(福建日报记者 张辉 通讯员 郑智敏)

新闻推荐

加载更多...
网友评论仅供网友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本网同意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
到头了;
下一条:漳州市台投区公开招聘26名城建监察工作非占编人员
24小时新闻排行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