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漳州 > 漳州新闻 > 正文

漳州市“七个五”行动计划如何抓落实、促成效?

2016-01-20 09:36 来源:闽南日报 0

  【“七个五”中“下功夫”】“七个五”生态建设行动计划内容丰富,涵盖广泛,是市委市政府推进富美漳州建设和率先建成生态文明示范区的重要举措,是“生态环境建设年”的具体抓手。“七个五” 如何抓落实、促成效, 大家这么说—

  漳州国土资源局局长吴敏:

  努力做到“青山不留白”

  “七个五”行动计划要求,要抓好沿路、沿江、沿海、沿城市周边、沿村庄周边植被保护和“青山挂白” 整治工作,到 2017 年,使全市“五沿”范围内“青山挂白”治理率达90%以上。

  就漳州而言,“青山挂白”点大部分是因矿山开采、高速、高铁、道路建设和当地乡镇村民取土引发的, 数量多且规模小。为此,我们根据“属地管理”原则,采取工程措施与植物措施相结合的方式,多措并举、因地制宜开展治理。

  除了多种植树木花草外,我们还在后期管护上对植被进行跟踪培育、修复披绿,确保复绿成功。我们还加强对“五沿” 采矿权的管理控制,严厉打击非法违法采矿行为,对关闭的取土点、矿坑进行生态恢复治理。

  市人大代表、南靖县山城中心小学副校长肖丽卿:

  关注群众饮用水安全

  近几年,市委市政府在环境保护、治理母亲河、保证九龙江优质水资源方面做了大量的工作,取得较好效果,但仍存在一些问题。

  我在调研中发现,许多居民楼下的化粪池长年不清理, 化粪池作用已形同虚设,生活污水基本都是直接进入地下排水道,导致水中各种病毒病菌严重超标。市区、县区均存在这样的问题。这一问题不解决,水资源问题无法得到根本改善。我建议政府部门加大水资源管理工作力度,相关部门在化粪池清理方面做好规划并具体落实,以确保群众饮用水安全。

  市政协委员、台盟漳州市委员会秘书长陈红斌:

  完善闽南文化生态走廊配套设施建设

  闽南文化生态走廊,展示了闽南山水写意景观与农耕乡土风情的区域特色,促进了闽南文化与自然生态有机统一。为倡导市民环保出行,体验我市生态文化建设的成就,我建议加快闽南文化生态走廊的配套设施建设。

  完善交通配套设施。目前,市区公交车只开通到马口花博园, 建议沿324 国道,开通直达9 个驿站的公交车,同时在三古驿站建设司机休息站。

  增加各驿站的停车位。市民自驾出行比率日渐增加,但是各驿站停车位数量偏少,每到周末或者节日,停车位明显不足,市民只好停到国道上,影响交通。

  龙海林下国有林场场长吴培衍:

  培育森林资源

  森林资源是生态建设的重要基础,是林业可持续发展的根本。近年来,林场大力开展植树造林工作, 培养优质森林资源,实现可持续发展,保护“漳州圆山森林公园”优美的森林景观。

  建议加大对森林日常管护力度,做好护林防火宣传、巡逻、检查工作,及时制止毁林、占地等行为,确保森林资源不受破坏。并依托省级生态文明教育基地之一的 “漳州市青少年森林碳汇教育基地” 这一平台, 加强向社会大众特别是青少年普及、宣传森林碳汇知识,弘扬生态文明可持续发展理念。

  漳浦县大南坂镇镇长陈阳升:

  营造“记住乡愁”文化景观

  历史文化资源是前人留给我们的遗产,是一个地方的记忆,是一种文化传承。随着农村旅游业的发展,建议可以把历史文化资源优势转化为旅游优势,珍惜、保护并积极修复历史文化遗产,进行整体规划,将美丽乡村建设与文化遗产保护相结合,并配套相关基础设施,打造旅游开发亮点,营造“记住乡愁”文化景观。

  漳州中国旅行社总经理陶祖坚:

  旅游市场大有作为

  漳州区位优势得天独厚, 气候宜人,随着厦漳同城化进程不断推进,漳州推出打造中心城区“东西南北中”五大景观区域建设,正当时。

  目前, 漳州重要的景区景点都在县里,如土楼、火山岛东山岛等,以往交通不发达时,旅游团队都会来市区住一晚,随着高速和高铁动车的开通, 漳州市区逐渐被边沿化。漳州市区打造闽南水乡九十九湾和古城开发建设, 一个个旅游综合项目即将落成,生态之城魅力即将彰显,必定会吸引省内外游客关注,旅游市场大有作为。(记者 陈铃清 通讯员 张慧敏)

新闻推荐

加载更多...
网友评论仅供网友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本网同意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
到头了;
下一条:漳州“两会”聚焦生态农业:为有机肥搭建“跑道”
24小时新闻排行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