聚焦2016年漳州市政府工作报告 二0一六年要这么干
【编者按】昨日,市十五届人大五次会议隆重开幕,市长檀云坤代表市人民政府向大会作政府工作报告,报告通篇1.5 万多字,有106 处提到了“发展”,50 处提到了“加快”, 16 处提到了“创新”,充分展现了漳州发展的良好态势,展现了全力推动富美漳州建设再上新台阶的决心和信心。
1、八大抓手力促开好局起好步
扩大有效投资,全力打造四大经济增长极
加快重点项目建设
深化“项目建设年”活动,落实八大领域投资3000 亿元以上。按照“两个50%以上”要求,每月开工一批亿元以上项目全力保障服务古雷发展, 重点加快古雷炼化一体化项目开工建设和烯烃芳烃一体化、锦江石化芳烃己内酰胺一体化项目前期工作
厦门港南岸新城重点推进福欣特殊钢二期、龙海汽车产业园、金龙新能源汽车、正新橡胶二期、LNG 接收站、双鱼岛等项目
漳 州高新区重点推进绿宝生物科技园区、福马集团爱尚食品产业园等项目建设
环东山岛经济区域重点推进旗滨玻璃、海洋生物科技园、漳州核电、大乌山景区等项目建设,加快建设闽粤经济合作区
加大基础设施投入
开工建设福厦(漳)铁路客运专线、厦漳城际轨道R3 线、漳浦至古雷港城大道等项目
加快古雷新港城、管道燃气、污水处理等配套设施建设,实现古雷整岛封关运行
努力创新体制机制
加快申报设立古雷综合保税区、台商投资区保税物流中心(B 型)、东山岛对台小额商品交易市场赋予四大增长极更多市级审批权限
2、加速工业跨越,推动产业转型升级
做大做优增量
食品产业着重发展精深加工、专用型和功能性产品, 抓好高新区食品产业园等项目
装备制造产业方面,推动龙海汽车产业基地、诏安猛狮电动汽车整车生产基地、长泰雷天温斯顿锂电池项目投建投产
特殊钢铁产业着重发挥已有产能优势,促进产品升级和产业链条延伸,加快推进特殊钢产业园等项目
改造提升存量
实施新一轮技改专项行动, 完成技改投资540 亿元以上
实施智能化改造提升工程和“机器换工”专项行动,推广智能制造应用,扶持做强一批重点智能制造企业
引导企业在漳州设立总部或注册法人公司
促 进产业融合
实施加快发展现代服务业行动,推动生产性服务业向专业化转变、向价值链高端延伸
新增信贷规模300 亿元以上、上市企业2 家、场外市场挂牌20 家打造集百里花卉走廊、海滨渔家风情、郊野生态休闲、古镇古村探秘、乡土民俗体验等为一体的生态文化旅游目的地,打响“清新福建·花样漳州”品牌,让 “远方的客人留下来”,形成旅游消费推广一批“互联网+”项目,支持龙文、漳浦、云霄等重点电商园建设,整合提升电子商务聚集区,壮大电商经济规模
3、致力提质增效,发展特色现代农业
做精做强优势产业
推进23 个特色产业“核心示范园” 建设,新增设施农业2 万亩大力发展农产品精深加工, 扶持发展休闲观光体验农业
改善农业生产条件
加快枋洋水利枢纽工程、龙海九九坑水库等水利项目建设, 完成水利基础设施投资25 亿元
加强水仙花基地保护和品牌开发
创新农业经营方式
全面推进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确权登记颁证,引导土地经营权依法规范有序流转组建农业信贷担保机构,提升12 个地方性“三农”综合保险项目覆盖面
4、加强城市工作,统筹城乡协调发展
进一步提升规划建设水平
实施新一批市政提升“五千工程”,更新改造雨、污、供水管网、城市道路各 120 公里、燃气管网80 公里加快推进南江滨路、东环城路、圆山大道、西环城延伸段等市区道路建设加大内河整治力度,加快内林、前山泵站建成投用
加快老旧社区燃气管网改造, 市区力争改造通气1 万户以上
发展城市综合交通,实施达达通公共自行车一期工程, 新增更新公交120 辆,新建停车楼5 座,新增车位2800 个以上
打造宜居城乡环境
实施宜居环境建设项目800 个,年度投资350 亿元
实施“十项改造提升工程”和“五项整治行动”,推动“垃圾不乱丢、车辆不违章、经营不占道”常态化
开展农村生活垃圾治理,确保所有乡镇建成1 个农村生活垃圾转运设施
促进更多农民融入城镇
加快推进芗城、龙文全域城市化,东山、长泰两个县全域城乡一体化,建设角美、杜浔新市镇
探索建立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成本分担机制, 推进基本公共服务向常住人口覆盖, 把符合条件的转移人口纳入住房保障范围
5、激发活力动力,全面深化改革
扩大开放加大重点领域改革
围绕标准化、便利化、信息化,加快审批制度改革,简化投资审批程序, 推进审批服务提速提效
推进公务用车制度改革,确保“三公”经费只减不增扩大对外开放格局
围绕打造海上丝绸之路先行示范区,传承月港辉煌,重点在经贸合作、人文交流、载体建设、产业融合、“海丝” 遗址修复上有新进展
持续开展“漳州味·世界行·华夏行”系列行动,鼓励走出去开展国际化经营, 提高产品市场占有率
6、发挥对台优势,促进漳台深度融合
推进产业深度对接实施漳台产业对接升级计划,加快建设漳州深化两岸产业合作示范区和古雷深化两岸石化产业合作示范区, 吸引台湾大型企业在漳设立区域性总部及服务外包基地
加强与台湾工商团体联系, 深入对接百大企业、行业龙头和科技型中小企业
拓展文化社会交流
创建台湾青年创业基地,吸引台湾青年来漳创业就业
推动漳台乡镇、同名村、社区“点对点”共建,深化漳台姓氏宗亲、民间信仰、民俗文化交流
7、坚持生态优先,全面建设美丽漳州
深入实施“七个五”行动计划
深入开展“生态环境建设年”活动,巩固国家森林城市创建成果,完成造林绿化10.4 万亩,力争通过国家生态示范区考核验收
把“七个五”生态建设行动计划具体化、项目化。其中,“五海” 保护重点抓好八尺门退堤还海工程、城洲岛生态修复等项目;“五沿” 治理重点抓好植被保护和34 个“青山挂白”治理项目;“五景” 建设重点抓好闽南水乡建设、芝山公园二期等项目
强力推进“三铁”治污
以“一库、两溪、三河”流域为主体,启动建设九龙江流域生态水系先行示范工程
开展为期三年的水污染专项整治, 全面落实“河长制”,加大无证无照、偷排漏排污染企业、畜禽养殖面源污染、城中村污水整治力度
实施大气污染防治行动计划,开展施工、道路扬尘专项整治,巩固延伸胶合板污染企业治理,加大黄标车淘汰力度,持续改善空气质量
狠抓节能减排攻坚
扩建芗城、云霄、诏安、平和县城污水处理厂,建设九龙江流域沿线一公里范围内重点乡镇污水处理厂,提高城乡生活污水处理水平
配套完善东墩、山格污水处理厂建设, 确保正常运行
8、着力改善民生,让发展成果更多惠及人民
实施脱贫攻坚
实施精准扶贫打赢脱贫攻坚战三年行动,确保脱贫4 万人以上建设省市集中安置区(点)20个以上,完成造福工程搬迁5000 户2 万人以上健全社会保障体系
办好20 件为民办实事项目
动工建设社会福利中心
加大就业创业扶持,新增城镇就业 5 万人,转移农村劳动力6.8 万人加快保障性安居工程建设和棚户区、预制板房改造,基本建成保障性安居工程6000 套、新开工建设21828 套开工建设市区第二饮用水源,改造市区老旧供水管网
重视教育文化体育事业
着力推动“义务教育发展基本均衡县”实现全覆盖
建设全市中小学发展项目17.3 万平方米
新建12 所公办幼儿园, 新增学位 2500 个,实现每个乡镇、街道至少建成一所独立设置的公办幼儿园新建50 个城市社区全民健身场所和工程点,创新体育场馆运营模式加快建设健康漳州
加快推进市医院、市中医院高新区院区、古雷医院等项目建设,发展区域医疗中心,积极组建医疗联合体,新增床位1600 张、卫技人员1000 名鼓励社会资本办医,力争非公立医疗机构床位数达到总量的20%以上全面实施一对夫妇可生育两孩政策,促进人口长期均衡发展
加强和创新社会治理
完善重大决策社会稳定风险评估机制,按照“路线图”和“七项机制”依法处理信访事项
加强平安漳州建设,完善立体化社会治安防控体系,严厉打击各类违法犯罪活动,严格落实各项反恐措施完善城乡社区网格化服务管理,推进社区、社会组织、社工“三社联动”,强化社区自治和服务功能
已有0人发表了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