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漳州 > 漳州新闻 > 正文

“猴戏”流行于漳州民间 敲锣打鼓训猴有学问

2016-01-15 10:42 来源:闽南日报 0

  最近,在漳州市一些地方,屡见一些北方南下的耍猴人,带着好几只机灵活泼的猴子,在街市、路旁表演骑自行车、翻跟斗等妙趣横生的“猴戏”,逗得围观观众捧腹大笑。猴子是漳州市的稀缺动物,大人小孩都很喜欢欣赏,“猴戏”更受漳州人喜闻乐见。

街头表演猴戏

  前些天,笔者在东山岛县城看了一场“猴戏”,间隙与耍猴人闲聊。他介绍,猴子智商高于一般动物,是一种善于模仿人类的动物,通人性、懂手势、学人样。

  上世纪五六十年代,“猴戏”在漳州民间十分盛行,外来的江湖卖艺人借助训练有素的猴儿表演招揽观众,乘机兜售自制的药品或者其他产品赚钱。江湖卖艺人在敲响锣鼓,聚拢观众之后,以特定的锣声为号,指挥猴子打开道具箱,穿上戏服,戴上假面具,表演翻跟斗、竖蜻蜓、走钢索或模仿人做些动作。这些训练有素的猴子表演得滑稽惹笑,使得观众乐于解囊。

  古往今来,民间驯猴演戏大有学问。驯猴一般要选六龄的幼猴,这种猴健壮灵活,大方不畏怯。调教猴子多用食物诱导,还要伴以惩罚措施,惩戒它的越轨与不良行为。当它做错表演动作,要厉声制止,用鞭打一下,轻重要适中,重了会造成惊恐,轻了起不到惩戒作用。

  每次训练以半小时为宜,时间太长会使猴子厌烦,太短不便于记忆巩固。不少驯猴艺人还用条件反射原理驯化,用固定的语音、手势、锣声做“符号”。此外,还得注意让猴子熟悉表演环境,逐渐增加围观人数,使它在人多嘈杂时也不怯场。道具也应按出场次序自上而下放置。

  耍猴人手中的铜锣,又叫“报君知”,犹如指挥棒,锣声一响,猴子登场,先表演翻跟头、拿大顶等几套动作,在艺人的不同唱词和锣声轻、重、急、缓提示下,猴子心领神会不断变换面具和盔帽,做起妙趣横生的动作。

  当耍猴人口唱:“打开柜子调开了箱,装一个三关的杨六郎”,猴子闻声就跑到箱里拿一顶盔帽戴上,而后按锣声信号一会儿戴包公面具,一会儿戴关公面具,动作配合得天衣无缝。有趣的是,当耍猴人唱到“什么样的官儿都不怕,就怕衙门里的活阎王”时,猴子就拿出一个清代差役的官帽戴上,对着观众龇牙咧嘴,惟妙惟肖地摆起官府衙役的威风神态,活脱脱一个狐假虎威的官府爪牙,叫人忍俊不禁。

  耍猴人自编自唱的耍猴歌也十分逗趣,如:“叫一声小毛猴,你翻呀翻跟头,拿一根小拐棍,装扮成老头,作个揖、磕个头……”那猴随着主人的喝唱,心领神会似的,一只只乖巧伶俐地使出浑身解数,让围观者乐得前仰后合。 (林长华 文/图)

新闻推荐

加载更多...
网友评论仅供网友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本网同意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
到头了;
下一条:“猴年马月”进入倒计时 6月5日-7月3日一共29天
24小时新闻排行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