漳州七旬老人让碗筷“唱歌” 接到社区演出邀约
在芗城区巷口街道社区网络春晚舞台上,76岁的庄南发“秀”绝活—— 他让碗筷“唱起歌”
近日,在芗城区巷口街道录制的全国社区网络春晚舞台上,一位老人吸引了大众的眼球。只见他娴熟地用不锈钢筷子有节奏地击打碗,十个碗“唱起歌”来,流淌出“叮叮咚咚”优美的旋律,收获如潮的掌声。一下台,老人被社区观众团团围住。大家检查发现,道具碗并没有什么稀罕之处,全靠老人心灵手巧。这位老人名叫庄南发,今年76岁。昨日,记者在芗城区东铺头街道南台社区华侨新村37号拜访了他。
庄南发在表演“打碗”绝活
庄南发出生于漳州香港路旧桥头,1996年定居香港。虽然没有进入艺术院校学习,可阻挡不了他对音乐的酷爱。15岁时,他的邻居时常拉二胡,勾起了他对中国传统乐器的兴趣,便开始自己摸索乐器。他擅长二胡、手风琴、口琴和扬琴等乐器,其中二胡水平达到十级。1957年,他投身云霄铁路慰问团,1958年参加漳州文工团、曲艺团和杂技团。
怎么会想到用碗筷来演奏呢?庄南发说,70年代有一次到部队文艺慰问,他第一次看到有人用空碗表演,惊讶的同时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回到家,他将饭碗在桌面上一字排开,用筷子逐个敲击。几个饭碗发出音阶,这让庄南发喜出望外。一番摸索,他将音调定为“D”调来挑选瓷碗。而为了达到预期的效果,他手中的竹筷子不知道敲断了多少。
2015年11月3日,庄南发和爱人回到漳州,准备在老家过年。他被身边开展得如火如荼的社区文艺活动所感染,也想上台秀一把。一番沟通,他接到演出的邀约。由于道具没有带回来,为了凑齐需要的音阶,他拿着校音器在香港路各个商店寻找可以敲出音阶的瓷碗。他拿着这个碗敲敲,又拿着那个碗打打,有时候敲打半天,最后一只碗也不买,商店的人以为他不对劲,或者生怕碗坏了,拒绝卖给他。
经过严格的音准校验,庄南发花了25块钱,买到合适音调的10个碗,最大直径15.6厘米,最小的11.5厘米。为了更好地呈现碗艺这项艺术形式,他临时起意,用不锈钢筷替代竹筷子。问题是,虽然音色纯美了,但是不锈钢筷子过于坚硬,有的碗不是被敲破了,就是敲成了哑碗,没了声响。他想,如果表演中真的把碗打破,那就真的是“打破饭碗”,不吉利。他想了一个法子,在碗中注水,再减轻击打的力度,调节出音色。另外,在演奏上,他也进行了一番修改,加入了贝斯和电子吉他等现代乐器。
起初,庄南发选了歌曲,但听到《漳州是我家》《社员都是向阳花》等本土特色歌曲后,立即来了精神,重新按照音节编排击打手势。为便于记忆,他特意在各个碗中贴上音位记号,更方便熟悉地击打。如今,庄南发凭借自己独创的打碗演奏绝活一炮打响,开始走红,可他并不满足,还是给自己加压。他说:“我还要学习更高难度的曲子,提高敲打的速度。期望有一天舞台上不止我一个人演奏,而是变成一支碗艺乐团。”(记者 罗培新 实习生 林诗君 文/图)
已有0人发表了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