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1年来每天挑货上山卖 漳州70岁阿伯乐此不疲
闽南网1月5日讯(闽南网记者 王惠敏 文/图)在漳州龙文区蓝田镇云洞岩风景区,有一位70岁的老伯,31年如一日,每天挑着装满零食饮料的货郎担从山脚下挑到山顶,卖给山上的游客,乐此不疲。
31年的每个中午,蔡长铃阿伯都是喝粥的。
31年寒来暑往 挑货来卖
老伯名叫蔡长铃,住在漳州龙文区蓝田镇蔡坂村,就在云洞岩山脚下。云洞岩顶,就是蔡阿伯工作的地方。每天挑货郎担上山做买卖,饮料、零食、冰棒等应有尽有。来来往往的游客都可能是他的客人。
蔡阿伯的行商生涯从1985年开始,那年他39岁。
上世纪80年代,村里实行分田到户,因田地分得少,农忙通常只需一两天。有空余时间,他就去打临时工,再没有就挑着货郎担到山上卖零食饮料。那时候,卖的是活力宝、玻璃瓶装的雪碧或者其他的东西,还没有矿泉水。而专职上山摆摊卖货是从16年前开始,也是在他孙子出生之后。
蔡阿伯和老伴郑阿姨没有和孩子们一起住。因为东西多,一个人挑不上去,郑阿姨都会帮忙。每天早上7点多,他们俩一人一担挑上山,傍晚再一起挑下山,回到家,已天黑。中午时分,蔡阿伯打开保温小提锅准备吃午饭。锅里有煎的鱼肉和白米粥,隔着上下层,保温着,不太热。蔡阿伯说,31年来,他每天中午都喝粥。这时段也是游客买东西的高峰期。粥还没喝上几口,就有游客过来,他便站起来做买卖,这样来回几次,粥也慢慢凉了。
摊点的右边是块大石,约有3米高,很多游客会在上面休憩。有的游客想买东西,又不想下来,就直接让蔡阿伯扔上去,他们则把钱扔下来。这样的“隔空交易”往往不能一下子就成功,有时蔡阿伯要扔好几次,才能把东西扔上去。在人来人往中,这偶尔也成为一道风景。
“夏天非常热,冬天非常冷。热时,就躲在通风的阴凉处,下雨时还曾躲到前面的石头下。”蔡阿伯说,其实,有时候也很辛苦。久而久之,蔡阿伯慢慢就习惯了,也很乐意过这样的生活:不仅有收入,还可锻炼身体。
每天上下山 身体好人开心
云洞岩素有“丹霞第一洞天”之称,主峰海拔280米,景区规划总面积12.6平方公里,往来游客络绎不绝。蔡阿伯觉得在山上摆摊即使没赚到钱,也可赚得好身体。
“第一是锻炼身体,第二是赚钱,自己赚自己花,减少小孩的负担。”他欣然说道,别看他瘦瘦的,身体还蛮好,走得快。没挑担子时,从山脚走到山顶,约14分钟就可到达。下山最快用时不到10分钟。这样的速度时常令往来游客惊叹。
约从8年前起,蔡阿伯和老伴郑阿姨每年都会参加旅游团,到北京、湖南、台湾等地旅游,郑阿姨比他更常外出,去了更多地方。他们也很喜欢这样的生活。
谈及令他印象深刻的事时,蔡阿伯沉思良久后,很高兴地告诉记者,山上游客多,偶尔还与会讲汉语的海外游客交谈。更重要的是,和一些游客成了朋友,时常可以一起泡泡茶,有时还请他们帮忙从家中拿些东西上山。没去摆摊时,这些老朋友也会特地问起。
已有0人发表了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