龙文区将利用九十九湾历史人文底蕴 打造“闽南水乡”
美丽蜕变:河水变清,周边村民休闲乐开怀
朝阳镇登科村内林自然村(又称内林街),是九龙江北溪水流入九十九湾的“第一村”,是九十九湾的源头。
这里,河水清澈,空气中夹带着一丝青草的清香味道。站在内林街进村的桥上,看着桥下的水流轻快地流动着,岸边新建的护栏整齐划一,随着河水向远处蜿蜒。河中停着一艘小船,岸上的绿化带错落有致,点缀着九十九湾。
岸边,一名老妇推着一辆载有孙子的婴儿车散着步。这时,一位村民赶着羊群从桥上经过,羊群一边尝着桥边的青草,一边在村民的轻轻鞭打下过桥。
虽然这一天天气有些阴沉,空气中还有一丝冬日的寒冷,但是内林街九十九湾一派青翠欲滴的景象,反倒让人觉得春天就要来临。“此前,这儿淤泥堆积,杂草丛生,河水发臭,没人敢来这里散步。”村民回忆道,如今,村民一有闲暇,就会聚集河边,闲聊、散步,好不惬意!
今年70岁的郑水金老人是九十九湾变迁的见证人。看着眼前的美景,他的思绪回到了上世纪40年代。解放前,九十九湾的水清澈得很,沿岸许多村庄饮用、灌溉都从九十九湾取水。“当时,与外界交流基本靠水路,内林街有个码头,每天船来船往,村民的农副产品如糖、粮食、龙眼、香蕉等,都通过船,沿着九十九湾,从内林出发,经过下尾张、翁建,到湘桥,再运输到郭坑、石码、海澄、港尾甚至厦门。”郑水金说,得益于物品运输交换,小时候的他也经常随父亲到郭坑、石码赶集,将自家的农副产品卖出去,又买来家里稀缺的物资。“当时内林街繁华得很,300米河道,两岸尽是街道、公园、店面。”郑水金说,当时村庄有个石料厂,运石头也会从此经过,加上石亭镇的村民都从这里下水,浦南镇、郭坑镇码头出来的船只也都经过此地,内林街无比热闹。其实,内林街以前叫翰林社,后改为内林头,正因如此繁华,才又了“内林街”的美誉。
不过,20年前,由于长期失管,内河乱搭乱盖、乱侵乱占、乱丢乱倒等现象比比皆是,一度变成农村的垃圾池、城区的臭水沟、“两违”的重灾区……于是,九十九湾水不再清澈,开始发臭,每家每户村民只好凿井水喝。“如今,随着九十九湾整治工程的开展,淤泥清理了,河道变宽了,水又变得清澈宜人,九十九湾恢复了流通,感觉又回到了以前。”说到这,郑水金脸上露出了满意的笑容。现在,到九十九湾旁散步,已成为他每天的必修课。
沿岸景致,十分美丽
宏伟蓝图:人文韵味的“闽南水乡”呼之欲出
九十九湾河水缓缓由北向南,流经龙文区步文镇石仓村、蓝田镇圳头村、湘桥村。如今,这一带到处是一片繁忙的景象,挖掘机“轰隆隆”响个不停,正清理着被推倒的建筑物土堆。
很多龙文人为此窃喜,只因龙文人圆梦的旅程已开启,一幅“闽南水乡”的新蓝图正呼之欲出。
原来,龙文区在进行内河整治过程中,发现九十九湾内河横贯九龙江,而且河面宽,具备打造闽南水乡得天独厚的条件。经多方研究,今年4月,市里决定把九十九湾打造成为闽南水乡,并确定把九十九湾响水桥至湘桥河道作为“闽南水乡”建设示范段启动区,总长2.5公里。
今年9月,漳州将龙文区九十九湾闽南水乡启动区建设纳入“东西南北中”五大景观规划“中”的区域,并明确征迁地块及项目业主、征迁资金等事项。这标志着九十九湾“闽南水乡”项目建设正式启动。
作为漳州今年“绿城、花城、水城、历史文化名城”建设的重要内容,九十九湾“闽南水乡”示范段启动区将进行治水、清淤和造景,努力实现河畅、水清、岸绿、景美;同时,突出“闽南水乡”特色,建设具有闽南文化元素、风格的沿江建筑,打造闽南水乡风情,塑造滨水休闲游憩空间。
那么,如何打造闽南水乡风情呢?龙文区有关领导介绍,沿江建筑立面设计和改造要融入闽南文化元素,同时要跨九十九湾上的五座桥进行顶升改造,以适应游船等九十九湾水上参观游览项目的需求,进一步彰显独特的闽南水乡魅力和风情;要保护利用文化遗存,加强对沿江古厝、古桥、古街、古树、古牌坊等历史文化资源的保护,注重将历史文化遗存与景观建设紧密结合,为沿江景观长廊注入历史文化内涵;要创新项目运作机制和投融资机制,把做项目与做文化、做产业结合起来,进一步提升项目综合效益。
届时,九十九湾上,不仅有两岸绿道、人行园路、休闲绿地、防护绿地,更有驿站、休闲亭、亲水驳岸、艺术小品、停车场等,游客还可乘船在河中穿梭,尽享两岸美景。
正如欧龙光所说:“九十九湾‘闽南水乡’的建设,不仅仅是生态方面,它从生态、从改造臭水沟开始,变成非常美丽的一条河流后,保护很多开发用地,将为以后发展提供空间。”
华佗庙
九十九湾两边,拥有许多具有历史人文底蕴的建筑
美好愿景:漳州版“清明上河图”将铺展开
走进临江傍水的湘桥村,便来到了“闽南水乡”示范段启动区的终点站。这里,另一派景象映入眼帘:华佗庙前,古榕树下,几名老人闲坐在岸边的椅子上闲聊、谈心,几名农家妇女挽起了裤脚,站在河边,拍打着衣服,伴随着阵阵浣衣声。
作为省级文化名村,位于九十九湾边的湘桥村历史底蕴深厚,英才辈出,如清朝康熙年间奉政大夫黄金钟、清朝康熙年间广西州同知黄宏遇等历史文化名人及现代著名国画家黄稷堂等。此外,该村的“大夫第”、“翰林第”、“贡元第”、“进士第”等10余座历经数百年的明清古建筑仍保存完好。
“闽南水乡启动建设后,将对湘桥村古庙、古厝等古建筑修旧如旧,通过科学的方法打通水系。”龙文区有关领导介绍,九十九湾“闽南水乡”示范段启动区总投资约44亿元,主要进行土地整理、河道整治及滞洪区建设、滨水景观建设、桥梁提升改造、市政道路配套、闽南水乡商贸街、安置房等,由漳州城投集团担任项目业主。目前,项目建议书已编制完毕,滨水景观及闽南水乡商贸街设计方案正在进行优化设计,地质初勘已进场,力争2016年1月动工。
明年5月,一幅由武林小镇、龙舟体验活动、田园书院、漳州味特色商业街区等构成的漳州版“清明上河图”将逐渐展开、初现雏形。届时,闽南古厝、“漳州味”商业配套等将一一呈现。“当东边的旭日再次升起,它欢快地流过,生机盎然的工业区,熙熙攘攘的物流园,忙忙碌碌的创客空间,洗礼着森林般的城市脚手架……”这是《我的梦想是一条河流》诗中的一个片段,九十九湾美丽蜕变后,龙文人实现这个梦想指日可待。(记者 林晓琪 卢紫腾 通讯员 陈华俐 实习生 戴宇涵 文/图)
已有0人发表了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