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漳州 > 漳州新闻 > 正文

漳州万松关内文物构件散落各处 亟需抢救性保护

2015-12-28 09:57 来源:闽南网 0
万松关的城墙全部用长方形花岗岩条石砌成,城门上嵌着一块石横匾。

  万松关建于明朝 被称为“闽南第一关”

  万松关的城墙全部用长方形花岗岩条石砌成,城门上嵌着一块石横匾,上有明末大学士林釬(hàn)亲手题写“天保维垣”四个雄浑有力的楷书大字,意即上天保佑这座关城永远稳固。

  据记载,在明•嘉靖年间,闽南沿海出现了拥有武装的海上私商集团。在明•天启年间,倭寇活动十分猖獗,大肆劫掠海澄、龙溪一带沿海沿江百姓。为抵御海上私商集团与倭寇的骚扰破坏,弃官回乡的林釬向漳州知府杜遴奇建议,在岐山与鹤鸣山之间的峡谷中建一个关隘,派兵把守,以保卫东乡(古时漳州东部一带叫东乡)及漳州城。杜遴奇采纳建议,但只挖了地基,城尚未建成就奉调离任。

  明•崇祯二年(1629年),接任漳州知府的施邦曜在当地乡绅陈天定及里人王必标的支持配合下,于万松岭上兴筑关城,当年完成。

  万松关是古代进出漳州的必经隘口,扼进出漳州之门户,有“一夫当关,万夫莫敌”之势,被称为“闽南第一关”。关城建成后,施邦曜又在关城旁建一座堆云庵,并建一座亭供往来行旅停歇休憩。

  上世纪60年代,当地建造西溪桥闸时,为节约经费,就近取材,将万松关上的条石拆下来建桥墩、筑水闸。后因当地群众劝阻而停止,但原长约100米,高约15米的万松关已被拆去大部分,仅存残关城约长51米,高约8米。1983年,万松关遗址被当时的龙海县列为县级保护文物单位,现为省级文物保护单位。

新闻推荐

加载更多...
网友评论仅供网友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本网同意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
到头了;
下一条:芗城区人武部走访新桥街道慰问军属 开展双拥工作
24小时新闻排行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