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漳州 > 漳州新闻 > 正文

直击漳州市人大常委会专题询问市区内河整治工作

2015-12-27 09:51 来源:闽南日报 0

  市区内河整治关系城区生态环境改善,是实实在在的民生工程。25日下午,市十五届人大常委会第二十八次会议对市区内河整治工作进行专题询问。两个多小时的“一问一答”间,询问紧扣主题,体现民意和期盼;应询实事求是,显示决心和诚意。

  关键词一 整治规划

  规划是龙头、是引领。市人大常委会委员汪莉莉问道,市政府是否根据我市“水城”建设目标,编制河道两岸沿线景观规划和土地开发利用规划?

  市规划局表示,我市已开展多层次规划编制工作。《漳州“水城”规划——漳州中心城区水系综合保护与利用规划》于2013年底编制完成,已作为我市“水城”建设的总指导和依据。与此同时,编制了系列专项规划。今年上半年完成的《漳州城市景观风貌专项规划(三边三节点)》,从滨水区的土地利用、功能安排、开发强度、岸线保护、形态控制进行统筹布局规划;《漳州市中心城区内河生态引配水专项规划》《漳州市主城区城郊地区截污纳管专项规划》已形成阶段性成果,对城市水系生产生活污水收集处理进行研究,提出分期改造或建设方案;《漳州市九十九湾闽南水乡概念规划暨启动区详细规划》也已完成概念规划成果。

  关键词二 内河截污

  提高污水收集处理率,避免污水直排内河,污水管网建设是重要工作之一。市人大常委会委员戴鹏飞发问,市区污水管网建设、内河沿线截污等项目进展如何?何时能实现市区内河全线截污?

  市住建局表示,至2015年底,中心城区已建成污水管道约390公里(含接户管),中心城区污水管网系统基本形成,城区大部分污水已收集进入污水处理厂。截污管道已累计建成13公里。

  市住建局也坦言,由于部分城中村地势较低、旧城改造未完成污水管道无法铺设、个别单位雨污水分流不彻底等原因,污水未能百分百收集和处理,部分污水最终进入河道。下阶段,将全面落实主城区污水管道补缺补漏和断截管道打通工作,使污水管道连接贯通。力争至2016年底前,芗城区缺漏污水管道基本贯通,龙文区污水主干管全部贯通,各开发区实现污水百分百收集处理。

  市人大常委会委员吴毅禧再问,市政府将如何解决截污工程“最后一公里”问题?市住建局回答,目前已完成主城区餐饮店、洗车店、美容美发店排污排水情况摸底调查,并着手开展洗车店整治。2016年,将针对调查结果逐一落实改造工作,确保污水全收集。

  关键词三 污染源治理

  内河流域范围内农村污水排放是内河主要的污染源之一。市人大常委会委员许才发提问,芗城和龙文两区对内河流域范围内所有村庄是否有摸底统计、有列出清单、有整治计划?

  芗城区和龙文区先后表示,已完成区内各村庄污水调查摸底。芗城区内河流域内涉及7个镇街75个行政村,涉及人口近14万人,未实现有效处理的污水量约1.5万吨;龙文区涉及4个乡镇(开发区)36个行政村,涉及人口10.8万人,未实现有效处理的污水量约4000吨。具体涉及镇街、行政村等均已详细列出清单,计划2016年1月底前完成专项规划设计并制定详细整治方案,2016年6月底前基本完成两区31个城中村污水治理,其余村庄污水治理于2016年底前全部开工。

  内河沿线工业企业排污整治成效又如何?市人大常委会委员罗添场提问,金峰开发区、蓝田开发区、朝阳开发区是否全部完成雨污分流?开发区以外零星分布的小企业、小作坊又是如何监管?

  市环保局表示,三个开发区已全部实现雨污分流。芗城金峰开发区150家工业企业污水经企业处理到纳管标准后,进入西区污水处理厂;龙文蓝田开发区、朝阳开发区600多家企业雨污分流于今年10月实现,并达到纳管标准,接入东区污水处理厂处理。开发区以外零星分布的小企业、小作坊也已纳入环保部门监管范畴。市环保局正在制定五小行业专项整治方案,2016年将进行全面治理,切实解决工业排污对市区内河水环境的污染。

  关键词四 内河排涝

  市区内河的主要功能是行洪排涝。市人大常委会委员陈元德问道,在内河整治中采取了哪些措施来提高内河排涝能力?

  市水利局表示,主要通过清淤、拓通等措施。两年来,累计完成河道清淤114公里,清除淤泥量130万立方米。在拓通改造方面,根据《中心城区排水防涝综合规划》,按照满足30年一遇暴雨排水要求,重点对现状瓶颈河段进行拓通,一批项目已完成或正加快实施中,力争至2016年底实现主城区84公里河道全部畅通无阻,城区周边水系基本贯通。

  关键词五 长效机制

  市区内河整治是一项系列工程,部门管理权限交叉,必须建立健全科学的体制,才能保证内河整治的顺利进行。国内不少城市设立了内河治理专门机构,如商丘成立了城区河道管理处,成都成立了府南河综合整治管理委员会等。市人大常委会委员郭志荣提出,市政府是否考虑设立专门工作机构,实现内河整治事务的统一管理?在建立内河整治长效机制方面又有什么打算?

  市政府领导表示,如何从体制机制上进行更好的设计,建立起行之有效的长效机制,是市政府一直在思考和探索的问题。为确保市区内河整治工作的顺利开展,2014年市政府成立了市区内河整治工作组,设立整治办公室,牵头指挥,综合协调,同时明确各河段管养分工。但随着整治行动的深入,这样的临时协调机构将无法满足今后的长效管护。市政府将积极借鉴兄弟省市的成功经验,加快调查研究,寻求对内河治理、管理、养护等事务统一管理的可行办法。市政府也将加快内河整治和生态水系建设地方立法的调研、论证等前期工作,时机成熟时上报提请市人大常委会制定地方性法规,使内河整治和管理更顺畅、更高效。(记者 黄妍婷)

新闻推荐

加载更多...
网友评论仅供网友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本网同意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
到头了;
下一条:漳州争取上级补助首超12亿元 农业占“半壁江山”
24小时新闻排行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