漳州巷口街道建设概况 抓重点 破难点 促亮点
核心提示:巷口街道在各级党委、政府的领导下,紧紧围绕区委区政府的重大决策部署,坚持以“大干六个月”活动为载体,紧密结合发展实际,突出项目工作重点,奋力开拓进取,强化攻坚突破,巩固提升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成果,扎实推动巷口街道经济社会更好更快发展。



今年来,街道经济发展稳步提升,党的建设活力增强,各项工作富有成效,楼幢党员联谊会、“五型”社区党组织、社区信息化建设、社区志愿服务、流动人口计生管理双向协作、社区居家养老服务、社区多元调解中心建设等创建活动亮点纷呈,连续七届蝉联省级文明单位,荣获“全国社区学雷锋志愿服务联络工作示范站”“全国百家示范乡镇(街道)工会”“省军民共建文明单位”“省军民共建三挂钩工作先进集体”等荣誉称号。
南昌路与元光南路交叉口拓宽改造

东方苑拆迁
南昌路与元光南路交叉口拓宽改造项目是市、区两级政府为民办实事重要工程,涉及东方苑A幢、D幢110个被征迁单元、94户业主,建筑面积约1.15万平方米,项目征迁工作时间紧、任务重,被拆迁群众观望心态浓、抵触情绪大,经过巷口街道近两个月的攻坚奋战,终于圆满完成征迁任务。

新浦路立体停车楼
前锋新村立体停车楼为我市首批机械立体停车场之一,位于新浦路前锋市场斜对面新浦社区前,占地面积约892平方米,规划停车楼高度为24米,泊车位为100个,以缓解停车难问题。目前,该项目已完成前期的1200平方米违章建筑拆除工作,各项后续工作正在抓紧进行。

标新天地文体产业园效果图
标新天地文体产业园利用标新机械旧厂房规划改造而成,位于芗城区环城南及九龙大道,占地3.3万平方米。项目北临西溪故道浦头港,有机融合文化与体育、历史与工业、人文与景观,打造一个以文体为主题,集文体交流、娱乐休闲、餐饮美食、商务酒店等一站式服务为一体的文体特色主题街区,是目前漳州首个文体主题特色水岸文创园区。目前,园区已完成一期规划,整体项目框架及基础设施基本完善,各区域改造及外墙立面形象设计正在抓紧进行。
抓重点 破难点 促亮点
力促经济社会发展提速增效

无物业小区综合整治
无物业小区一直是城市管理的难题,巷口街道联合有关部门,投入大量人力物力,对新浦社区无物业管理新浦小区开展综合整治,拆除小区违章搭盖,修补小区破损花台,硬化居民健身场所地面,清理化粪池、水沟,更换自来水管,改造小区破损路面,清除小区杂草杂物等,以进一步改善小区居民生活环境和居住品质,创造宜居环境。
志愿服务蓬勃开展

街道三关爱志愿服务
巷口街道在漳州率先创新社区志愿服务站工作机制,挖掘资源,结合实际,先行先试,围绕“迎、讲、树”、扶贫济困、重大活动、广场文化、关爱自然、抢险救灾等组织开展全方位、多层次、有特色的学雷锋志愿服务活动,辖区近3年涌现了柯能、黄庆宁、肖元权、陈玉兰、黄玉彬等5位“福建好人”“中国好人”和市道德模范,街道被社区志愿服务全国联络总站授予“社区学雷锋志愿服务联络工作示范站”荣誉称号,是福建省唯一获此称号的街道办事处。
勇壮简易,闽越雄声。石坊静静矗立在熙攘之中,人文历史的积淀与市井百姓的安居呼应,热情的寒暄与和谐的气氛映衬,古老的街巷与繁荣的商圈交织。这里,是芗城区巷口街道。
近年来,巷口街道围绕拓展提升产业发展水平,大力实施“退二进三”工作,在优化资源、挖掘潜力上下功夫,因势利导,政策推动,从盘活闲置厂房、凸显特色元素、打造多元平台等三方面,努力推动商贸服务、业态发展突破提升。
因地制宜盘活闲置厂房。充分发挥政策导向作用,有效利用辖区闲置厂房资源,精心谋划项目,加强对外招商,引进项目落地,在原有闲置厂房的构造与风格基础上,因地制宜地进行建筑改造和创意修缮,最大限度地提升现有闲置厂房的使用价值,以最低成本实现产业升级。重点是推动金龙客车、标新等闲置厂房的改造建设,以项目为载体,明确发展定位,着力抓好运作,充分挖掘发展潜力,促进产业转型升级。
文化创意凸显特色元素。以文化创意为重要抓手和推手,努力挖掘和突出奇石收藏、特色小吃、闽南文化等漳州特有的地方元素,提升各具特色的主题园区,从而发挥文创园区的聚集效应和孵化功能,推动文化创意产业发展,实现工业园区向文化园区成功转型。如牛庄致力打造牛的文化、牛的精神、牛的品格为主题的文化创意产业园,充分挖掘漳州文化特色,发挥两岸合作优势,打造最具活力的文创园区,标新天地文体产业园则挖掘浦头港历史文化和周边地理优势及资源,打造漳州首个文体主题特色水岸街区。
创新驱动打造多元平台。积极应对发展新常态,把握新型商业业态特点,依托中心城区优势,打造创新创业平台,合理配置优化资源,充分利用有限的空间,在改造提升传统商贸服务业的基础上,着力引进发展电子商务、文化创意、金融服务、体育健身、健康养老、休闲娱乐、社团服务等新兴业态,加强线上线下互动,促进线上线下融合,推动商业模式创新,激发经济发展活力。重点是依托沃尔玛完善的大型商场管理理念搭建流动人口婚育新风展示平台,依托牛庄搭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示范平台等“十大平台”,依托漳州收藏文化城搭建漳州市文化艺术品交易中心,打造商贸、文创、旅游相融合的业态发展新格局,打造产业聚集、商贸繁荣、产城融合、宜居宜业的中心城区。
巷口街道紧紧围绕“三比一看”,以“大干六个月”活动为契机,精心组织,强化保障,提振精神,迎难而上,全力投入征迁攻坚战,落实目标责任要求,深入做好征迁工作,以征迁工作的全面突破推动项目建设的快速实施。
细摸排做足基础工作。组织工作人员分组入户,挨家挨户开展前期调查走访摸底工作,并通过公安、计生等信息渠道进一步完善相关信息,摸清业主的家庭成员、工作单位、生活困难和需求情况等基础信息,做到底子清、情况明。
强领导落实征迁责任。及时抽调办事处、社区精干人员组成强有力的征迁工作班子,入驻征迁指挥部开展动迁工作,以班子领导带领街道和社区干部为一组,分户到组、责任到人,坚持“五加二、白加黑”,突出“三比一看”,紧扣时间节点,倒逼工作进度,落实责任要求,开展攻坚竞赛。同时采取“签一户封一户、封一户拆一户”的办法,以签促封,以封促拆,充分营造征迁工作浓厚氛围,有效破除部分拆迁群众的观望心理。
广宣传理顺群众情绪。分别通过报纸、电视台和广播等党政“喉舌”,全面真实客观地报道征迁有关情况,对项目征迁建设的基本事实和动态,从而有效地从正面引导民生关注,进一步理顺群众情绪,为动迁工作顺利开展营造良好工作氛围。在南昌路与元光南路交叉口拓宽改造项目未启动前,一些媒体的报道中出现了有关项目征迁工作的失实报道,引起了社会的误解和群众质疑。针对这一情况,街道快速介入,及时联系漳州电视台、漳州广播台、芗城电视台等主流媒体记者,迅速跟进采访报道,于失实报道出现后的第二天,陆续在报纸、电视、广播迅速进行宣传澄清,消除了拆迁群众的疑虑。
深沟通做好思想动迁。在开展动迁工作中,针对拆迁群众的观望、抵触心理,动迁工作人员进一步统一思想认识,不畏难不退缩,强化敢打必胜的信念和勇气,耐心细致与拆迁群众进行深入的沟通交流,做好政策宣传、思想动员,将心比心、以心换心,用良好的态度、热情的服务与群众交朋友、结亲戚,赢得了群众的理解和支持。
巷口街道着力挖掘基层党建工作亮点,加强培育和引导,适时树立、宣传社区党建工作中出现的新做法、新典型,力推“一居一品”建设工程,以榜样力量引领和推动发展,全面激发基层党建新活力、新作为,推进基层党建各项工作深入开展。
以品牌创建扩大社会影响力。加强总结推广,以点带面,扩大品牌影响力。以苍园社区为示范点,在鑫荣、东园、岳口等8个社区推行楼栋党员联谊会做法,组织小区党员发挥特长,主动联系群众,开展党员帮扶、楼栋自治、文明创建等零距离服务,进一步增强基层党组织的凝聚力、向心力。并以此为平台广泛开展“邻里守望”志愿服务活动,苍园社区楼栋党员联谊会“邻里守望促和谐”先进做法在全市进行交流。以官园社区为示范点在全市推行社区志愿服务工作,社区被授予全国社区志愿服务工作联络点。以鑫荣社区为示范点,深入推进学习型社区党组织建设,有效整合辖区学习资源,创新教育模式,丰富教育载体,成效良好,被评为福建省建设学习型党组织工作联系示范点。今年6月,鑫荣社区还代表漳州参加福建省社区教育工作会议,并做典型发言。
以联动共建提升支部凝聚力。加强与社区挂钩单位、辖区非公企业支部等的横向联系,寻求工作结合点,针对实际与工作需要,打造不同的“旗帜”与“品牌”,谋取共赢,提升党支部凝聚力。在具体工作中,街道与共建部队漳州边检站、漳州外轮代理有限公司开展“打造党建模范团队 警企联创鱼水情深”主题户外拓展训练,培养党员团队意识与跨团队合作能力,创建党建模范团队;浦头社区坚持“社区党建带非公党建,非公党建促社区党建”方针,与标新集团、悦华新物业等非公党组织建立共建联谊机制,打造“社企共建”品牌。
以“双向选择”提高班子战斗力。社区两委班子是社区建设的核心和中坚力量。巷口街道以全市推行村主干职业化管理为契机,在社区换届选举中创新推行“双向选择”机制,选优配强社区两委班子,提高班子战斗力。“双向选择”即社区主官可以在16个社区范围内选择、推荐干部,组成自己心目中的“第一战队”,社区干部可以自愿选择“领头羊”,自主选择“最佳拍档”,也可毛遂自荐要求提拔晋升或到办事处工作。通过“双向选择”,街道80%的社区主官和社区干部实现了互选,主官推荐提拔11人,交流使用3人,自荐提拔13人,自荐到办事处工作4人。“双向选择”机制有效重组了社区班子结构,强化了社区主干的责任担当,有效激发了社区干部队伍干事创业的活力。(通讯员 郑文典 林靖 记者 徐镜正 本版文图除署名外均为郑文典提供)
已有0人发表了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