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漳州 > 漳州新闻 > 正文

漳州阿伯从小自学国画成名 投身公益十余年作品传海外

2015-10-29 16:06 来源:闽南网 0
66岁的游友义作品涉及山水、花鸟、人物,尤其擅长公鸡题材。

  游友义的爷爷、父亲都是从事古建筑的民间艺术家。父亲游屋大有名气,与著名书画家黄稷堂、书画篆刻家马海髯交往甚笃。游友义幼年常见黄、马二人在家中挥毫泼墨,耳濡目染。12岁时,他随父亲从事壁画、雕刻、剪瓷等艺术创作,因为喜欢,便开始自学中国画创作。

  游屋从来没骂过儿子,但要求很严格。“他用眼睛看一下,我就怕得很,肯定哪里做不好了。”游友义说,父亲要求他一定要做好。虽然没有正式教他,但有空时会引导,让他不要过于沉迷,要出门走走,清醒下头脑,多观察生活中的艺术。比如,雨后墙面留下的痕迹就像一幅山水画,需要善于去发现。

  游屋也从来没夸过儿子,直到去世前。当时游屋答应别人,负责一家庙宇内的雕刻创作。正当别人需要他时,却病倒了。“我儿子已经超过我。”父亲意在让儿子接手。游友义用“害怕”形容当时听到那句话的感受,一周吃不下饭。一来,父亲没办法在做自己的后盾;二来,父亲名望大,而自己还年轻,生怕别人看不起。父亲的唯一一次夸奖让他倍感压力,但此后,他继承了父业。

作品《三阳开泰》被“APEC中华艺术博物馆”收藏

作品《三阳开泰》被“APEC中华艺术博物馆”收藏

  白天工作,晚上画画,游友义常通宵达旦。“非常苦,这种苦是我自己的,别人不知道。”他笑着说道,自己小学未毕业,文化水平低,要比别人付出得多。他总呆家里埋头苦干,极少出门,同村很多人都不认识他,直到他的首个个人画展举办。

  游友义也曾遭遇不被肯定的经历。当别人问他从哪里毕业时,脸就红了。游友义深知,只能靠勤奋绘出好作品,让别人看到自己的努力,认可自己。其实,参加公益展,他也是为了得到交流和肯定。但作品寄出去,他也不会太在意是否被选上。为了创作,他也经常和朋友到全国各地写生。

  “对于艺术,就是不让我父亲失望。”工作之余,游友义默默坚持作水墨画50余载。由于年纪关系,这几个月才从雕刻转行专攻国画。他仍一如既往,全神贯注地作画,一有时间就回到仅20多平方米的画室潜心创作。他也不断地寄出作品到各地参展。他的家就住在漳州芗城区下池村,记者前往采访当日,他就刚寄出5幅作品,准备参选在广州举行了国际性展览。再过几个月,他也将应邀选送作品到香港参展,目前作品已在装裱中。

新闻推荐

加载更多...
网友评论仅供网友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本网同意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
到头了;
下一条:龙文区新增一个片林公园 位于漳华东路以北方向
24小时新闻排行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