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靖县山城镇小山城村脱贫的系统思维

福建日报   2018-03-05 10:52

  三月,万物复苏的时节。

  在新一轮的脱贫攻坚战面前,各地都有不同的方法。记者印象最深的是南靖县山城镇小山城村村支书黄山河的一句话:“扶贫最怕应急化、碎片化、短视化。要想真扶贫,还是得靠系统思维,全面整合农村资源,着眼长远,全局规划。只有这样,才能避免出现脱贫不久又返贫的局面。”

  小山城村地处漳州市南靖县南部,是山城镇边远的山区村。村民经济收入主要靠种植香蕉、蔬菜等。由于道路狭窄,村民出行和农作物运输成了难题,果蔬的收购价远低于山城镇其他地区。2016年,镇村两级干部向上争取资金,拓宽并硬化村里到县城的道路。随后,小山城村运用旧村复垦项目资金,提升农田道路、水利设施,并盘活了30多亩闲置土地。层层叠叠的旧宅基地变成了梯田。

  利用比邻“兰花小镇”的优势,小山城村引进专家、技术、企业,帮助农民种植兰花、菖蒲、大棚蔬菜等价值较高的经济作物。通过土地流转,让贫困户以土地和扶贫资金入股,加入了农业合作社。合作社优先雇请贫困户,贫困家庭平时有稳定收入、年终有分红。现在,小山城村的人均收入从1000元提升到1.5万元。村集体收入由2015年的2.2万元提高到200多万元。

  村里建设好了,村民手头有了钱,镇村干部又开始琢磨让他们学习资本再利用,例如把手头的钱投资在一些农业项目的长线经营上,或拿出小本钱合股开发种植等。

  道路建设、旧村复垦、土地流转、农业合作社、新兴产业、长线经营……对于小山城村来说,系统思维不等于这些环节的简单相加。“思考和处理问题的时候,必须从整体出发,把着眼点放在全局上,注重整体效益和整体结果。只要有利于整体、全局的利益,就可以充分利用灵活的方法来处置。”多年扶贫的经历让山城镇党委书记林龙海认识到,贫穷,像一盘深扎进农村土壤的老树根,仅靠农民自身的努力难以挖净。精准扶贫需要合力,需要良性互动。哪怕是在小山村,扶贫也是一项系统工程,是对资源优势、人文特色、生态环境的全面整合,而不是“撒胡椒面”。

  一方面,镇村两级干部整合“旧村复垦”等各类帮扶资源,重新做了规划。“道路建设+旧村复垦”的前期设计,虽然投入大、产出慢,但从长远来看,这是村民发展经济的重要基础。这一步棋,不仅重构了村庄的发展空间,也提升了村庄的可持续发展能力。其次,小山城村善用市场思维,发掘比邻“兰花小镇”的优势,广泛吸纳资金、技术、人才等社会资源,为企业落地贫困村创造良好环境,既解决当前脱贫问题,又解决长远发展问题。最后,他们还积极调动困难群众发挥主观能动性,通过土地流转、入股、务工等方式,变被动帮扶为主动参与,使困难群众通过发挥自身价值实现脱贫致富,回报家乡和社会。(全媒体记者 苏益纯

新闻推荐

频道推荐
  • 漳州:水环境治理有望1月底前完工
  • 东山:蓝碳红利反哺村民
  • 平和:生态种养 好“钱”景
  • 24小时新闻排行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