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模范检察官刘龙清:我在场,决不让公正缺席
赤子本色
从细微处服务群众,他让司法有了温度
刘龙清出生长泰农村,一直保持着朴实、善良、热心肠的农民本色。
2012年8月的一天,市区一个仅14岁的男孩小张,因与弟弟争抢电脑玩游戏,挥刀砍向弟弟并扬言要杀他,致弟弟轻伤。公安机关调查后,将其定性为故意杀人罪。
案件审查时,刘龙清提出异议:当事人还未成年,如此定性对孩子未来的成长以及整个家庭都是毁灭性打击,应以教育、挽救为主。
刘龙清反复与经办部门沟通,并和同事前往看守所,对小张进行心理辅导;走访小张的家人,做其弟弟的工作。
在刘龙清及其同事的努力下,2012年12月27日,一场决定小张命运的听证会在芗城区检察院召开。在听取学校、街道办、司法局、团市委等多方意见后,检方对小张做出了附条件不起诉的决定,给予一年的观察期。今年4月,因小张表现良好,检方再次做出相对不起诉决定。
前不久,刘龙清打听得知,小张学习成绩优异,今年有希望考上重点高中。他倍感欣慰。
刘龙清说,每一起案件背后,都是一个不幸的家庭,“人民检察官应当执法为民,让群众感受到司法温暖”。
刘龙清每年接手的刑事案件鉴定不下百起,他始终坚持无偿鉴定,至今已为当事人节省鉴定费近百万元。
医疗纠纷属民事纠纷,原不属于检察机关鉴定范围。2000年起,刘龙清主动找到卫生部门,无偿承担起法医学最疑难的医疗纠纷解剖鉴定工作,至今已解剖113件,帮助化解医疗纠纷,有效维护医患权益。
2005年10月,一新生儿在医院输液时突然死亡,家属认定责任在院方,双方对抗激烈。
刘龙清赶赴现场,询问得知,婴儿在输液换瓶后突然面色发青,四肢抽搐,不到5分钟就停止了呼吸。他立刻意识到,婴儿的死因并非医院所诊断的肺炎致呼吸衰竭。
刘龙清立即对婴儿进行全面尸检,发现空气栓塞实验结果呈阳性。他肯定道:“婴儿系空气进入心脏致死,与输液有关。”他进一步解释,很可能是医护人员在换瓶时操作不当,误输入少量空气,致新生儿毙命。听完他的话,双方再无异议。
每次解剖完尸体,刘龙清都会像外科医生对病人那样,一针针缝好,清理干净,再为死者穿好衣裳。“对死者的尊重,也是对活人的一种安慰。”刘龙清说。
良知正义
铸就一种高尚人格,坚守底线亦突破上限
刘龙清清楚知道,法医的鉴定结论,对能否在执法中做到不枉不纵至关重要,对案件的定罪量刑也起着极其重要的作用。每每接到案件,他都恪守法医职责,信奉着做人的良知。
曾经一起伤情鉴定,当事人吴某因伤情造假,在刘龙清为其重新拍片过程中,几度欲以金钱收买,均被他断然拒绝。后来,吴某又托人说情,甚至威胁,刘龙清始终不为所动。
花了一周时间,刘龙清硬是从几十万张CT片库存中,把吴某第一次到医院拍的正常片、吴某指使他人冒名顶替拍的假CT片以及顶替人摔伤住院拍的CT片找出来,查清了吴某伪造CT片的事实。
“坚守住廉洁底线,还要努力突破人生的上限。”看多了死亡,刘龙清更觉得生命可贵,在事业上争取更大作为,努力创造“出彩”人生。
1999年至2000年,刘龙清在检案时频频发现“脑震荡”轻伤案例。两年间,他共受理近40个脑震荡案件,经重新鉴定只有1件达到轻伤标准。这让刘龙清陷入思索:脑震荡能否作为脑部轻伤的鉴定依据?
脑震荡是脑部的一种轻微损伤,头部损伤确证出现短暂的意识障碍和近事遗忘可以鉴定为轻伤。“可什么是‘短暂’,几秒、几分钟都可以;而近事遗忘主要靠当事人自述。”
经过细致调查分析,刘龙清撰写了《脑震荡的鉴定》一文,在全市法医研讨会上获得一致认可。此后,全市法医再没鉴定脑震荡案件。今年开始施行的《人体损伤程度鉴定标准》,也把脑震荡鉴定标准拿掉了,印证了刘龙清及漳州法医界的先见之明。
伪造CT片等伤情造假猖獗,是刘龙清当法医头两年发现的另一不良现象。为此,他及时总结归类,专门向市委政法委打了一份打击伤情造假报告。随后,一场打击伤情造假专项行动迅速在全市开展。此后十多年,刘龙清在案件审查中再未发现伪造CT片。
成为法医之前,刘龙清曾当了一年多的内科医生,是全院门诊量最多的医生之一。为何选择转做法医?“因为法医守护的是社会的公平正义”,刘龙清一脸坚定:“即使让我再选择一次,我还愿意当一名法医。”(漳州新闻网记者 吴鹏举 黄妍婷 朱俊辉)
已有0人发表了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