漳州市着力推动城乡社区和谐有序 无“微”不治

闽南日报   2018-08-16 08:44

  城乡社区是人民群众安居乐业的家园。近年来,我市着力推动城乡社区治理,将党的领导贯穿于城乡社区治理全过程各领域,优化社区服务资源配置,创新社区服务供给方式,提升社区服务水平,努力将我市城乡社区建设成为和谐有序、绿色文明、创新包容、共建共享的幸福家园。

绿地认养“花香满园”人欢颜

  

  市区胜利东南新村小区居民郑阿娇正在修剪花木

  “咔嚓、咔嚓。”近日,市区胜利东南新村小区,居民郑阿娇正和东园社区工作人员一起在“责任田”里修剪花木。多年前,在社区的倡导下,郑阿娇等人认养了小区几块绿地,经过数年爱心管护,如今小区已变成绿意葱茏、环境整洁的“小花园”。

  胜利东南新村住有300多户居民,此前,由于没有物业管理,绿化带不久就花木枯萎、杂草丛生、又脏又乱的垃圾场,一到夏天蚊子苍蝇满天飞,恶臭难闻。

  居住在小区,对社区里的大事小事自然关注。看着小区脏乱差的问题始终得不到改善,二楼老住户郑阿娇耐不住了,便经常到楼下绿地捡拾垃圾、修剪花草,义务当“园艺工”。

  为使绿地得到长期养护,社区开始试行“认养绿地”这一招。通过民主协商、张贴公告后,社区动员和鼓励郑阿娇、陈彩安等4名小区居民认养管理几块绿地,并且为绿地安装了自来水管,方便各“承包人”浇水。社区的支持,让郑阿娇来了干劲,便和邻里乡亲一起经常到绿地除草、松土、浇水、除虫,精心呵护绿地的花花草草。小区年轻人杨先生还自掏腰包买来名贵花木种在认养的绿地上,并在小区安装了6个监控探头,加强小区安全管理。

  众人拾柴火焰高。如今,绿地认养让社区“花香满园”处处飘香,小区面貌焕然一新。如今,走进胜利东南新村小区,社区路面干净整洁,花草繁茂,相映成趣,居住环境舒适宜人。郑阿娇说:“绿地认养让小区绿意盎然,改善了居民的生活环境。对于我们住户来说,绿地认养不仅锻炼了身体,又改善了小区的环境卫生”。☉郑文典郑凯林良益文/图

医养结合服务暖到心坎上

  

  志愿者在日间照料中心为老人修剪指甲

  早上8点半电话报餐,中午11点半在日间照料中心就餐,饭后到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测量血压,午休后还可以和社区老人打牌健身、拉家常……这是家住毅达阳光小区的老人林亚永每天的“时间表”,也是龙文区毅阳社区不少老人日常生活的写照。

  “这种社区养老,医养结合的模式不仅让老人在‘家门口’享受贴心的照顾,也解决了我们年轻人照料老人的负担。”毅阳社区居民刘惠玲竖起大拇指。

  位于漳华东路与龙文北路交汇处的毅阳社区成立于2008年7月,辖区现有居民1800多户,人口4200多人,其中不乏子女在外工作的“空巢老人”。如何做好社区老人的养老服务工作成了当地社区治理工作的“头等大事”。

  2017年12月,龙文区各级投入资金约70万元,在毅阳社区成立居家养老日间照料中心。该中心建筑面积约680平方米,配套厨房、餐厅、卧室、棋牌室及各类健身器材,主要为社区老年人提供生活照料、膳食供应、保健康复、文化娱乐、助浴、助行、助医、助急等服务。今年1月,毅阳社区卫生服务站正式投用,内设有健康小屋、中医诊疗室、药房、治疗室等相应科室,选配多名全科医生及护士驻点,保障在日间照料中心活动的老人随时可以免费体检及看病,真正实现“医养结合”。

  “我们为社区老人提供日常照料、就餐、娱乐、就医等‘一站式’服务,致力打造‘15分钟’养老圈。”毅阳社区党支部书记严淑芬介绍。“下一步,我们或将增加‘送餐’服务,为社区内行动不便的老人提供便利。”

  毅阳社区只是龙文区社区养老服务的一个缩影。近年来,龙文区通过统筹建立一批日间照料中心、社区居家养老服务站、农村幸福院等项目,加快补齐养老工作短板。☉张小惠张仪华陈艺婷文/供图

引企入村从保吃穿到奔小康

  

  十里村村民薛建铭进企业从事保安工作

  8月12日早上,在长泰县马洋溪生态旅游区十里村,杨文胜整理行装,精神抖擞地去酒店上班。“多亏村里引进了企业,我才有这份稳定的工作和收入。”

  在村里,和杨文胜一样在“家门口”上班的村民还有很多。十里村面积33平方公里,辖有11个自然村,现有5420人。此前,十里村产业结构以农业为主,村民过着靠天吃饭的日子,生活收入只能保证吃穿。“企业进村,大家生活变好了!”近几年,村民张玉虾见证了十里村的飞速变化。“以前,村民务农收入不固定,一年辛劳也攒不下多少钱。企业进村后,入企村民按月领取劳动报酬,工作稳定了,生活变好了。”

  “乡村谋发展,要坚持党建引领,抓好领导班子,选优配强支部带头人。”十里村书记薛瑞兴说道。为大力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十里村两委利用社区自然环境和地理位置,与旅游区管委会共同招商引资,先后吸引14家旅游企业落户,总投资达50多亿元。

  据悉,十里村全面建立共建共享体系,形成“党组织-驻村企事业单位-社会组织”互动互联互助模式。通过创新村企联动,村里先后与泛华、绿城国际企业及漂流公司建立村企沟通合作平台,近千名当地村民到企业任职,年增加村民收入3000多万元,实现企业发展、村民增收的双赢局面。

  “有人问,企业进村为村里带来什么好处?好处可多着呢。”薛瑞兴介绍道,企业入村还带动农家乐、民宿、山庄垂钓等现代服务业发展,村民也抓准商机谋发展思进取,转变了以前村里酗酒斗殴的不良风气,一举多得。(黄冰丽 郑雯琳 文/图)

新闻推荐

频道推荐
  • 漳州:水环境治理有望1月底前完工
  • 东山:蓝碳红利反哺村民
  • 平和:生态种养 好“钱”景
  • 24小时新闻排行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