芗城区东铺头街道创建微信服务平台 对接民众需求
芗城区东铺头街道创建便民服务微信平台,通过“互联网+”模式—— “指尖上”对接居民需求
“以前有什么问题,不管大事小事,都得往街道办事处跑,来回折腾不说,有时还总是准备材料不齐。如今有了微信,真是太方便了,动动手指就能搞定。”10月23日,芗城区东铺头街道居民李女士从兜里拿出手机,打开街道微信公众号,深有感触地对笔者说。
“创建微信公众服务平台既是迎合时代的发展速度,亦是打破从前死板生硬的工作局面,缓解人员不足的现状,也提高了办事效率,一举两得。”东铺头街道组织委员洪闵稹介绍说,微信便民服务平台今年7月17日开通以来,通过“互联网+”模式激发了基层干部活力,实现居民需求与社会资源对接,满足群众办事需求。
公众号设有口袋党课、便民服务、交流互动和活动速递生平4个板块,其中最有特色的就是后两者,它一方面凭借交流互动板块收集意见建议,一方面通过活动速递板块征集社会力量。
平台开通不到一个星期,7月21日,家住东铺头社区的老陈便尝试着通过微信留言给公众号反映:南昌路C幢的内环城河堤部分路面向内环城河道倾斜,路面下陷、开裂,给居民群众出行造成一定的困扰。公众号后台操作人员第一时间向办事处领导反馈,当即联系市政管理处、文物保护部门等相关部门单位,经过商讨,最终确定解决方案:投入30余万元,重修河堤路面,同时对小区脏乱的环境进行整治。
“那天下班回家发现这段路面修缮整洁,我真的是喜上眉梢,不仅完全打消了对公众号是否能够起作用的疑虑,更是坚定了我关注公众号内容的信心。”老陈在微信上回答道。
公众号取得了辖区居民的热切关注之后,洪闵稹和她的同事便开始尝试着推广活动。“为丰富辖区内贫困家庭儿童、留守儿童的暑期生活,我们在公众号发布征集志愿者的信息,很快得到20多名返乡大学生的响应。”50多名困难家庭的留守儿童因此得到了社会的关爱。9岁小朋友陈涵说,父母常年在外地打工,她平时和爷爷奶奶一起生活,由于家境不好,以前整个暑假只能呆在家里看电视。“今年的假期过得特别有意义,10天的夏令营生活,不仅让我学到了好多知识,也认识了很多同龄伙伴,我觉得很快乐。”
“公众号开通以来,很多居民群众的诉求及时得到满足,一位孤寡老人突然得了疾病,多名志愿者轮番照顾直至康复;被遗弃的婴儿因及时介入被送进福利院;困难大学生得到社会爱心人士的捐助……”洪闵稹说,为真正发挥公众微信号的作用,他们还建立相应的工作机制,专人负责管护,及时回应群众诉求。(郑蔡乐 黄成鹏)
已有0人发表了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