龙海83岁老人搭帐篷蜗居公交站台 曾受其他流浪汉骚扰
闽南网3月25日讯 说得清自己来自何处,却迟迟无法回归;不愿意流浪,却流浪多年。83岁的陈溪原老人就这样独自蜗居在公交站台后,挣扎地生活着。
网友“文韬武略”经过,看到老人的情况后,心酸不已,将老人的情况发在龙海论坛上。
昨天上午,龙海市民政局两名工作人员赶去看望老人,民政局已经着手查找老人的身份信息,将先解决老人的温饱问题。
陈溪原老人在搭的简易帐篷里看杂志
一个简易帐篷就是他的家
龙海锦江道江滨公园(原造纸厂对面)的公交站台后有一个简易的帐篷,那是陈溪原老人的家。冷风吹过,四面八方处处透风;大雨倾盆,简易帐篷哗哗响动;阳光甚好时,陈溪原才会扶着两支塑料凳子,到处走动。
昨天上午,记者见到陈溪原时,他正窝在发出阵阵味道的被窝里,看一本破旧的杂志。他说,自己小学文化,看得懂字,没有出去乞讨时,会在路边捡书回来看。
“我在石码镇解放西路出生,早年到南靖县奎洋镇上山下乡,后改到草坂农场工作,户口也迁到那里。等我再回石码时,房子拆掉了,自己的兄弟姐妹也联系不上。”陈溪原说,他一辈子没结婚,先前在漳州市区流浪,2年前,才回到石码,腿脚也在几年前给人看庙时摔断了。
陈溪原住过农贸市场,也住过街心公园,因受不了其他流浪汉的骚扰,这才搬到锦江道江滨公园的公交站台后。
直到今天,他已经在这里住了30天。
民政局将联系公安寻找监护人
上周,网友“文韬武略”将老人情况发到论坛上后,不少网友呼吁政府部门,救助这位露宿街头的孤寡老人。
昨天,负责这件事的龙海市民政局工作人员黄先生说,按照正常程序,他们应该先通知公安部门,查清老人是哪里人,这样才能进一步通知安置。因老人的情况比较特殊,流浪时间长,先给了老人钱,安顿老人解决温饱问题。
昨天上午,黄先生联系了南靖县查实,但凭老人提供的线索,却是查无此人。
“下一步,我们只能跟公安部门联系,看能不能通过公安系统,查到老人的户籍情况。”黄先生说,如果查到老人有其他监护人,将把老人移交给其监护人,如果没有其他监护人,或是监护人不愿接收,将送户口所在地,由辖区进行管理。
□说汝知影
很多人认为,一遇到流浪汉,就是通知民政局接收,其实不然。
1.一般情况下,遇到流浪汉或是“流浪”精神病人,市民应先报警,由公安部门立案排查,调查出流浪者具体是哪里人士;而对现行的精神病人肇事肇祸事件,公安部门应及时强制送其到当地精神病院诊断治疗。
2.查出下落后,通知当地派出所接收,如流浪者有监护人,将先通知其监护人领回;如监护人不愿意领回,可先通知其居住地社区,由乡镇街道负责,民政部门及公安部门配合,共同做好监护人的接收工作。
3.查不出下落的“三无”人员,或户籍在外地的(含外省),交由发现地的民政部门(救助站)负责联络协调接送返乡和后续救助管理工作。(本网记者 方锦燕 文/图)
已有0人发表了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