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壹度】龙海将以新活力主动融入漳州一体化发展
闽南网4月21日讯(闽南网记者 张恩培 张韩丰 李昌乾 通讯员 游思恺 文/图/视频)2021年2月,经国务院、省政府批复同意,漳州市中心城区行政区划调整,龙海、长泰撤县设区,“大漳州”建设元年正式拉开序幕。龙海的撤市设区从历史上看,既顺应了区域的发展规律,也是历史的必然。龙海紧扣撤市设区的发展机遇,在城市空间格局的构建上以融入区域一体化发展为重点,重点落实市级发展要求和重大战略部署,统筹利用空间资源,通过生态、城镇、产业、交通四方面空间融入,构建融入区域一体化发展的总体空间格局。本期【深壹度】展望龙海“十四五”高质量发展,将陆续推出相关文章,C位解读。
新活力 新理念 助推城市高点谋划
城市功能定位升级必然要求新的活力支撑。在此意义上,新活力意味着一种新的城市发展理念以及在此理念下形成的新的发展模式。龙海区抢抓撤市设区新机遇,坚持以“城市”的定位、“城市”的格局、“城市”的理念,进一步提高城市规划建设管理现代化水平,提升城市形象和人民群众生活品质。要坚持“组团发展、产城融合、城乡一体”的发展思路,加快“一江滨两新区”与漳州主城区全面对接,带动“南太武南溪湾”滨海组团建设,全面实现龙海与漳州主城区融合发展、一体发展。要高起点、高标准、高水平编制国土空间规划,完善城市整体空间规划,对接国际化要求和现代化水平,提升城市发展格局。
新活力 新动能 助推城市能级蝶变
不断提升能级和培育新的增长点是城市持续发展和繁荣的核心驱动力。在此意义上,新活力意味着在更高层次、更大范围集聚创新资源要素的合理性和有效性。进一步增强做强产业的发展目标,突出“大抓工业、抓大工业”,深度融入全省“六四五”产业体系和全市“三大三新”产业布局,持续做大做强“健康食品、装备制造、新能源”三大主导产业,带动一二三产融合发展。在产业布局中,龙海区加快产业升级打造“一个整合产业空间,构建两大产业基地”。引导传统产业向东园、海澄等工业园区集中,形成传统产业基地,乡镇零散工业用地整合,推进企业入园发展,增加海澄、东园工业园区规模,保障食品工业下游产业用地,形成传统产业升级+城市产城一体融合发展模式;建设临港先进制造基地,形成产业-城市-港口组团式组合发展的空间模式。积极打造三个生产性服务中心,支撑两基地发展。
新活力 新品质 助推城市宜居宜业
和谐宜居、富有活力、各具特色的现代化城市是新时代城市发展的基本目标。在此意义上,新活力意味着城市的宜居宜业以及居民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大家普遍认为,新活力必须要提升城市品位。
“十四五”期间,龙海人居品质建设重点推进中心城区提质扩容。积极稳妥推进行政区划优化调整。强化中心城区建设,提高中心城区辐射力度,凸显大城关的集聚经济效应。结合漳州市东部新城建设,扩大中心城区发展空间,推动“西接漳州、东拓海澄、北连角美”,推动市政和基本公共服务设施按照漳州市区标准提级改造。有序推进城市有机更新行动,坚持统一规划、连片建设、分步推进,凸显“网格化”,推动城市生态修复、功能完善,加强城市精细化管理,加大老旧小区改造力度,强化历史文化保护,整体提升人居环境和城市品质,打造最具闽南特色活力古城。
新活力 新作为 助推城市使命担当
龙海区在“大漳州”建设的大格局中,不断探寻思考,在变中求发展,攻克一个又一个难关,持续提升城市品质、释放发展活力,实现高质量发展。在飞速发展的同时,融入漳州中心城区高快速路网建设,正在以奔跑的姿态融入大漳州。
在《龙海市国土空间总体规划(2020-2035)阶段成果汇报》中,对龙海区的公共服务设施配套规划,也有着详细的描述。不难发现,龙海区将在教育、公共文化设施、公共体育设施、医疗设施、社会福利设施等方面同步启动。其中包括以三条山海通廊为核心抓手,打造厦漳同城地区最具闽南魅力的城市——“凤冠山-月溪-月港”文化廊。整体保护石码、月港历史文化风貌区盘点特色历史建筑,形成保护名录,和城市功能相结合,活化利用打造讲述龙海故事的文化线路。在教育方面,石码中心小学龙翔校区(月港片区),计划总投资约1.5亿元,将于今年完成前期工作,可新增1890个学位。
近几年来,在漳州新城区城市建设的推动下,龙海区的各方面建设,也积极主动融入“大漳州”规划中,努力打造成“一江滨两新区”。从区域来看,“中心东移、跨江南扩、面海扩展”的中心城区空间发展策略,为城市发展拉大城市框架,指引了新的方向。
龙海区,正凭借其独特的优势,在“大漳州”建设的舞台中,大放异彩。
在“大漳州”建设元年、闽西南经济协作区、厦漳泉同城化提速的大背景和“中心东移、跨江南扩、面海扩展”的中心城区空间发展策略下,龙海区未来将会怎么发展,敬请关注下一期【深壹度】展望龙海“十四五”高质量发展特别策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