龙海埭美古村里的家和人乐 好家风吹拂五百年
一张规划管了五百年
“为什么你们的祖训能让村民五百年来自觉遵守村居统一规划?许多游客都疑惑这个问题。”被聘请为家风堂管理员的本村妇女陈水仙,饶有兴致地说起当年情景。
“俗话说家和万事兴,我们村就是个大家庭。正是有了‘和’,我们的祖训才能传承至今。”数百年来埭美村民严守陈氏祖先禁改建筑格局的祖训,不论贫富,各家的宅基地都是一样大小,朝向统一,整个村子非常和谐。
埭美社村民都姓陈,是宋代朱熹高徒陈淳后人聚集地,有关研究表示,该村房屋建筑不逾祖制,家庭伦理不越规矩。陈水仙介绍到:“全村的建筑都统一规范,你看看这传统燕尾脊造型的屋脊,我们各家各户的屋脊都不能高过祖厝的屋脊。”就是这样传统的建筑规矩,保留着最古朴的规划建制。古厝排排紧连,下雨时即使不打伞,从村头走到村尾也不会淋湿。古厝群布局整齐划一,前后有机衔接,高空鸟瞰,仿佛是绿色田野里的一棵硕大红宝石。
“随着芗剧团走南闯北这么多年,偶尔带一些外地客人到家里做客,他们无不对这么整齐完整的古民厝表示惊讶,对我们这里的好家风表示赞叹。”村民陈友铭早年创办了埭美芗剧团,外来客人的惊叹让他发现了自家的“宝藏”。现在陈友铭不怎么出去了,打算留在本地继续传承埭美的优秀民俗文化。良好的家风家规不仅能促进家庭和睦,提高埭美人的幸福指数,也影响着整个村落的规划建设。
弘扬家风重传承
“家风堂从设计到创作再到布展,镇里的领导干部都参与其中。非匠之人竭尽匠心之作,为了把家风堂打造好,让好家风能够永久传承下去,大家花了不少心血。”周建燕介绍道。好的家风需要好的传承平台,家风堂的核心展室里,我们看到了以“仁、义、礼、智、信、忠、孝、悌、节、恕、勇、让”儒家传统美德为主题进行创作的剪纸作品,这是由12名9到12岁的小学生亲自动手完成的,意在传承,用本地的特色工艺把这些良好的家风传承下去。还有“尊老爱幼”展室陈设的“新旧二十四孝”,“修身持家”展室悬挂的家训,无不展示和强调传承良好家风的重要性。
“村口的这间就是我家。”在“家誉满堂”的展室里,陈友铭指着家风堂“荣誉榜”上的埭美民居平面图,兴奋地说到。这个榜单上记录的不是名人名家,而是埭美寻常百姓家。全村276座民居在上面都能找到,村里获评的各级“最美家庭”“五好文明家庭”在榜上一目了然。
陈友铭的儿子如今在厦门工作,每个周末回来帮忙经营家里的茶寮。“我们这些年轻人在外打拼,最想念的就是家乡的味道。”小陈说到,对于他来说,父母的唠叨、亲友的闲聊、儿童的笑语,家和人乐的田园生活都是这片古厝大埕里最甜美的回忆。
近年来,埭美这座闽南特色的水上古民居知名度不断提升,让小陈这样从埭美走出去的年轻人充满着骄傲。他们经常在微信朋友圈及旅游网站上宣传自己的家乡。如今,埭美古村的修缮,家风堂的建成,对他们来说,家乡的乡土气息更为浓郁,更具有传承弘扬意义。
“下一步我们地方政府将与龙海市纪委、团委、妇联进行共建,组织更多的体验活动,把家风堂更好地宣传下去,让好家风传承下去。”东园镇副镇长周建燕说到。(郑智敏 蓝腾 周志荣 王荣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