漳州长山水库现30多座古墓群追踪:通过族谱记载 村民迁回祖坟
闽南网5月4日讯 昨日,龙海海澄镇河福村村民终于完成先祖坟墓的迁葬。
上月初,漳州云洞岩西侧的长山水库底部,短短300多米范围内,分布30多座古墓,从明清至民国,跨度近300年(详情请扫码阅读)。
本报4月1日起连续报道
当时,海都报报道,有一座古墓为一家三口合葬,颇为罕见。河福村村民根据报道发现,这是其先祖的坟墓。
昨日,海澄镇河福村山后一穴新墓修葺完毕,村民们摆上祭品,完成迁坟仪式。
坟墓的主人是他们的十一世祖洪质恒,“我们是5月1日前往云洞岩西侧的长山水库将坟墓迁回来的”,村民洪先生是河福村洪姓第23世。他说,上个月多位村民从海都报的报道得知,库底的墓葬群有其先祖的坟墓,大家都很激动。“漳浦有一部分洪姓是从我们村搬出去的,他们那边也打电话过来,告诉我们发现祖坟的信息。”
水库中的合葬墓
于是,村里的老人牵头,组织迁坟。洪先生称,迁回的墓安置在洪质恒的父亲洪愷任的墓旁,“这是明崇祯年间的墓,而洪质恒是清康熙年间的,如今父子墓都在一起。我们是村里洪姓四房的,总共100多个男丁出资”。洪先生称,这几天阴晴不定,村民们搭了个简易帐篷,冒雨把祖坟修好。
村民把洪质恒一家三口的合葬墓迁到其父洪愷任的墓旁
洪先生称,之所以能确定水库底部的祖坟是先祖,多亏保存了族谱,“洪姓在我们村繁衍很多代,分了很多房出去,多亏我们这四房有老人家把族谱手抄起来,前几年做成打印版”,有了这份族谱,一对便清楚了,“先祖的墓我们村里也找了很多年,但一直没有线索,得知墓在库底,大家都很激动”。
洪氏族谱显示,洪质恒是河福村洪姓十世祖洪愷任的次子,乳名叫天喜,俗称八身祖,但是其妻的信息族谱空缺了,之后的繁衍,族谱记载也有缺漏。“如今找到先祖夫妻和儿子的合葬墓,可以看出其妻和儿子的信息,完善族谱的记载。”
洪先生称,慎终追远是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如今大家多年的心愿也完成了,以后扫墓,后代也知道自己的根在何处。(海都记者 苏禹成 戴江海 文/图)
已有0人发表了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