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漳州 > 龙海 > 龙海新闻 > 正文

龙海抗日女英雄李林也是诗人!漳州档案局广征史料

2015-11-25 08:02 来源:海峡导报 0

  还原一个更真实的李林:是抗日女英雄,也是诗人! 漳州档案局广泛征集史料

  龙海华侨抗日女英雄、入选“100位为新中国成立做出突出贡献的英雄模范人物”的李林,25岁怀着身孕战死沙场,名震晋绥边区。

  近日,随着李林诞辰100周年的到来,她牺牲所在地山西朔州、祖籍地龙海均举办了纪念大会。同时,漳州市档案局也向社会广泛征集李林史料,并组织人员前往山西,征集到文字史料100多万字、照片318张。

  随着李林征集史料的不断公开,这位曾被周恩来称赞为“中国的贞德”的李林,不仅爱武,也爱文,还曾“立志要做个文学家”。

  初中梦想“做个文学家”

  “此次山西之行,收获颇丰,弥补了漳州在李林史料收集方面的很多不足。”漳州市档案局编研科科长李金发说,原来,漳州对李林在上海爱国女中及山西参与抗战的史料收集较少,此行收集了很多李林在上述阶段的史实及图片。“让我印象深刻的是,李林不仅爱武,还爱文,是个诗人。”李金发说,近日,他们去参加山西朔州举行的纪念李林诞辰100周年大会,会上,李林1937年自创的诗歌《心爱的战马》备受关注,一名演员还演唱了这首诗歌。

  李金发说,对于李林的“爱文”,此次从山西搜集来的由王宝国撰写的《华侨抗日女英雄李林传》也多有记载。

  据记载,1931年春至1933年12月,李林在集美中学读初中,阅读了大量中外名著。李林后来在给中央妇委的信中曾回忆:“在那个时候,我最喜欢的是文学,我希望着我能够做一个大文学家,我经常读屠格涅夫的小说。”

  高中时不爱美却爱读书

  就在一个多月前,漳州市档案局还征集到了一份珍贵史料,李林在上海爱国女中的校友王梅丽写的《忆李林》。

  王梅丽是缅甸归侨,1935年从缅甸回国到上海爱国女中高中部就读,曾与李秀若(即李林)同吃同住,朝夕相处。

  “初次看到秀若,她的外表并非俊秀的姑娘,身材不高,但很结实,黑黑的脸庞里,隐约有些小麻点。”王梅丽在《忆李林》中回忆道,这是小时候秀若染上天花留下的痕迹。爱美之心,人皆有之,秀若却不为此伤感,平日没看过她化妆。

  王梅丽曾回忆,在女侨生中,秀若的经济条件算得上较富裕的,她生长在华侨小商贩的家里,养母临终前给她留下一些钱财和首饰,她从不炫耀自己,读书十分用功,考试成绩都是名列前茅。她特别爱好文学,利用课外时间,如饥似渴阅读了巴金、高尔基、屠格涅夫等著名作家的作品。星期天,许多同学都去市区逛外滩,游“大世界”,秀若却利用休息日到四马路书店看书。

  战马上写下《心爱的战马》

  根据史料,1935年秋季开学后,李林担任爱国女中的宣传部长,和同学一道办起了壁报和平民夜校。据说当时她们办的壁报文字通俗、图文并茂,很受读者欢迎,成了学校里宣传抗日救亡的阵地。“秀若投笔从戎,走上革命道路绝非偶然。”王梅丽回忆,秀若在女中读书时,爱国主义思想和倾向就明显地表露出来。当年女中附近的虹口,有个日本兵营,每当看到荷枪实弹、耀武扬威的日本兵,秀若总按捺不住心中的怒火。有一次,一名日本兵在兵营被杀,日本人乘机宣布戒严,对附近中国人大肆搜查,弄得家住市区学生不敢来校上课,秀若气愤地说:“枪口之下,怎能安心读书?”那时她最爱唱《满江红》,表达抗击倭寇、收复河山的爱国情怀。

  1936年,因向往“五四”和“一二·九”运动的发祥地北平,秀若决定转学北平。临行之前,李林觉得“秀若”这个名字不符合自己的个性,加之敬佩列宁,便改名为与之发音相近的“李林”。

  1937年,参加过多次战争的李林,写下了诗歌《心爱的战马》,其“气吞万里如虎”、“笑谈渴饮匈奴血”的豪迈之情跃然纸上。

  链接

  《心爱的战马》

  当黄色的风沙吹起在沙滩上/我的战马快如飞/飞过山岳/飞过平川/风啊/我和你比一比/敌寇的血/染红了我的马蹄/敌寇的头/滚在我的脚底。 (海峡导报记者 林晓琪)

 

新闻推荐

加载更多...
网友评论仅供网友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本网同意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
到头了;
下一条:男子醉驾途中停车撒尿 不料酒劲发作后睡花丛中
24小时新闻排行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