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漳州 > 华安 > 华安新闻 > 正文

华安抗战老兵汤火生:追击鬼子,撵到汾水关

2015-07-09 07:40 来源:海峡导报 0

  追击后撤日军,没遇到什么抵抗

  1945年7月,驻扎在厦门、金门的3000多名日军,从厦门经漳州撤往广东汕头,汤火生跟随着华安班两个营的兵力前去阻截。“我们刚出了长泰,就听说日本人已经过了角美,部队立刻调头追击日军。”汤火生说,这是他的军人生涯中第一次和日本人打仗,但因为临近抗战胜利,这股日军没有什么战斗力。

  汤火生介绍,日军所经之处,每个县的保安团、民兵都出来阻击,而他则跟着部队在后面追击。在一个月左右的时间里,“华安班”追着日本军队一直打到闽粤交界的汾水关附近才返回,径直前往接收厦门。“沿途经常看到日本人的尸体。”汤火生回忆,那是一次比较简单的战斗,没有遇到什么强烈的抵抗,华安班的伤亡人数屈指可数。后来据了解,当这股日军到达汕头的时候,人员伤亡过半。

  唯一让汤火生感到艰难的是脚疼,他说:“当时我们大都穿草鞋,路上有很多碎石,整整走了一个多月。”

  汤火生说,返回的部队才走到平和县城,就听到日本人宣布投降,当时大家欢欣鼓舞。

  1985年回大陆,隐居华安30年

  据了解,1947年台湾“二·二八”事件后,汤火生被派到了台湾,此后近40年没能回大陆。“我在台湾,妻儿却在华安,一直非常想念他们。”汤火生说。

  1985年,汤火生借一次到大陆旅游的机会,回到了老家华安云山村,他找到了失散数十年的儿子,并决定留下来务农,不再回台湾。

  30年来,因为自己是国民党退伍军人,汤火生很少和他人讲起自己在中美合作所的经历,连很多合作所的战友都不知道他的存在。

  直到抗战胜利70周年,巧遇导报记者在华安仙都镇采访,汤火生才讲述了这段经历。

  汤火生说,参加抗战战争,是他军旅生涯的荣耀。他希望我们中华民族越来越富强,再也不会被人欺负。

  延伸

  华安相关遗址如今受损严重

  中美合作所,是抗战时期中美建立的抗日军事合作机构,由当时的军统副局长戴笠任主任。1944年夏,为配合美军在福建沿海的登陆计划,在漳州华安成立了“中美合作所第六特种技术训练班”,又称“滕云班”、“华安班”。

  中美合作所(华安班)训练基地遗址作为国际反法西斯战线的历史证物,目前仍有两处军官宿舍被保留,被华安县政府定位县级文保单位。

  不过,导报记者近日探访中美合作所遗址,看到这里仅剩的两座建筑无人问津,荒草长得茂盛,部分房屋因年久失修,受损严重。

  尤其是原美军教官宿舍,这是一座呈马蹄形布局的单层建筑,红瓦白墙,远远地看很漂亮;但走近了看,屋顶已经出现多处破损,墙体被雨水侵蚀,最糟糕处,雨水已经将墙体冲出一个小凹槽。

  “这些都是土石结构的房子,房顶一旦漏水,房屋就会损坏得很快。”华安县退休老干部李有枝说,前些年,县里曾拨了几万元,对屋顶进行了修补,但不够彻底。

  据了解,华安县人大代表李阳文和李有枝老人非常关注中美合作所遗址的现状,正在努力向县里申请资金,打算对遗址进行修复和加固。(导报记者 郭钦转 文/图)

新闻推荐

加载更多...
网友评论仅供网友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本网同意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
到头了;
下一条:华安发展林下经济 对接会上签订10份项目合作意向书
24小时新闻排行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