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安巧妇3年绣就6米长《清明上河图》 凭记忆创作
2015-06-10 11:12 来源:闽南日报
0
3年来,郭志芬一有空就坐在小椅子上,埋头一针一线地绣。“我每天都要绣上几个小时,心血来潮时最长一天绣10多个小时。这幅作品共用了79种颜色,绣线10多斤,不知道绣弯了多少根绣花针。画中人物众多,在这幅作品中我共绣了500多个人物,牲畜五六十匹,大小船只二十多艘,树木近200棵……”郭志芬说。
郭志芬说,“《清明上河图》中间‘虹桥’上那一段,人物特别多,颜色变化也大,是最难绣的一段,遇到绣错的地方,需要细心拆开重新绣。桥上的人,需要把帽子、上衣、鞋子的轮廓勾勒好,绣好后还要一点点地勾边,一针也不能差,不然就破坏了整体感觉。还有梅花,有深红、浅红、粉红等好几种颜色,要求绣功细腻,才显得有层次、有质感。”有时绣的时间长了,郭志芬肩膀酸痛,就站起来活动一下四肢和关节,然后接着绣。她坚信,“绣完一针就少一针,只要坚持,总会成功的。”
凭借着耐心、细心、恒心和坚强毅力,今年5月底,郭志芬终于完成了这幅长6米、宽0.8米,需要3个人联手才能展开的刺绣长卷。
仔细端详这幅气势恢宏的手工绣品,只见走针缜密,画间京都汴河两岸和市区街景的繁忙景象非常逼真,逍遥自在的绅士、骑马的官吏、叫卖的小贩、挑担的农夫、玩耍的孩童……人们仿佛听到作品中船夫的吆喝,看见水面的波光。
郭志芬的作品完成后,引来左邻右舍前往围观,对其精细的绣工、超强的毅力赞叹不已。(陈银森 文/图)
已有0人发表了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