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C版
闽南网 > 漳州 > 华安 > 华安新闻 > 正文

“全域美”的华安探索

福建日报   2023-08-20 12:00

  在日前召开的全省深入学习“千万工程”经验建设福建美丽乡村现场推进会上,作为6家代表单位之一,漳州市华安县作了交流发言。

  华安县,位于漳州北端,是一个人口不足20万的山区小县,属于典型的“八山一水一分田”。然而就是这样一个小县,从“一域美”走向了“全域美”,拥有国家森林公园、全国生态建设示范县、中国绿色产品之乡、中国名茶之乡等10多张“国字号”金字名片,蹚出了一条生态保护与经济发展协调互促的新路子。

  “美”从何来,“富”从何生?近日,记者走进华安县,探寻乡村振兴的密码。

  因地制宜,分类施策

  ——下好人居环境先手棋

  华丰镇高石村海拔680米,人口800多人。村子虽小,但是干净整洁,山间老厝新屋错落有致,远处绵延青山尽收眼底,被游客冠以“世外桃源”美誉。

  不过,与今日和美乡村图景不同,昔日高石村的环境也曾“脏、乱、差”。“没有村居整治之前,村里污水横流,鸡鸭屎遍地,想出门散散步还要看看脚下的路有没有鸡鸭的粪便。”村民邹必成感触颇深。

  从2018年开始,高石村村“两委”直面问题,从解决群众反映最强烈的人居环境问题入手。但是,人居环境如何治理,成为摆在高石村村“两委”面前的一道难题。

  “我们坚持先把农村传统民居保护好,不搞大拆大建,留住乡风乡韵;同时,针对有住房需求的村民,我们规划莲花新村,无偿提供用地建设新房,让60多户村民搬入新村。”高石村党支部书记、村委会主任邹火标说。

  按照村里定下来的蓝图,全村对76栋房屋进行改造及修缮。这些传统民房以闽南五凤楼为主,村里统一规划,采取“民修村补”方式,保留原始风貌。此后,村里又先后筹资投入1500多万元,改善基础设施,将村主干道白改黑,并建设了知青公园、自行车技巧公园、农民运动广场等,让村容村貌焕然一新。

  畜禽养殖,是农村人居环境整治的一大难题。“不让养鸡养鸭,农村不像农村,但是如何规范畜禽养殖,还是要堵疏结合。”邹火标说,村里新辟了樱花园,让50多户有养殖需求的村民集中圈养,每户24平方米,这样既能满足村民需求,又不会影响村容村貌。

  依靠这样的“绣花针”治理功夫,日复一日,名不见经传的高石村终于“出圈”了,荣获“全国乡村治理示范村”“国家森林乡村”等称号,为村民吃上旅游饭奠定基础。

  无独有偶。距离高石村20公里的新圩镇官畲村独辟蹊径,通过内外兼修塑造乡村之美。

  “最初,每隔五步、十步放置一个垃圾桶,让垃圾随手有处可扔,久而久之,习惯成自然,使村民养成爱护环境的观念。”新圩镇镇长邱旭彬说,“整治人居环境从垃圾不落地开始,垃圾桶间隔距离从短变长,垃圾桶个数从多变少,到垃圾全然不见,见证了村民观念的转变。”

  同时,该镇还在官畲村推出人居环境积分制,由乡镇、村委、公司每月对各家进行评分,积分与年底分红挂钩,前五名分红上浮5%~15%,后五名分红下调10%,以“红黑榜”来奖优罚劣,激发群众人居环境整治内生动力。

  “高石和官畲只是两个例子,华安县于2022年启动农村人居环境整治‘百村竞赛’工作,各地可根据实际情况因地制宜、分类施策,全域推进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县农业农村局局长李文强说,“百村竞赛”以乡镇为主体、村(社区)为单位、农户为基础,组织开展七项提升行动,有针对性地改善农村人居环境,涌现出高石、官畲、坪水等一批可学、可看、可复制的治理典范,华安也获评我省村庄清洁行动先进县。

  突出融合,振兴产业

  ——做好农文旅融合文章

  乡村美了,如何实现民富,从“美丽乡村”向“美丽经济”的精彩蝶变?锚定产业为基,华安在“融合”二字上做文章。

  “在这个亲手建设的美丽家园,人人具有主人翁意识,更有凝聚力。”高石村党支部书记、村委会主任邹火标说,美丽高石声名在外,因此挖掘乡村多种功能、多元价值,依托得天独厚的生态资源,丰厚的文化底蕴(邹应龙孝廉文化、酿酒文化、知青文化等),以及丰富的林下资源,村里准备融合农文旅,由村集体成立旅游发展公司,采用“公司+农户+村委会”方式运营,目前共筹集520股260万元。

  “刚开始大家都有顾虑,农村搞旅游会不会赚钱。”邹火标说。后来村里先在小火车项目上小试牛刀,不承想投资50多万元的旅游小火车成为乡村游的引爆点,刚开始每天都有上千人,两三个月就收回了投资。这下,村民铁了心要发展旅游产业,打造集文化旅游、休闲度假、健康养生等多功能于一体的综合型旅游村落。

  目前,高石村已有小火车、碰碰车、竹筒饭、民宿等多个旅游业态。“像高石村这样的乡村游业态可持续发展,必须多业态融合,丰富旅游层次,我们培训当地村民掌握竹筒饭、煮咖啡、酿酒、经营民宿等技能,办起竹筒饭特色餐饮、咖啡屋、民宿和酿酒坊,既丰富了业态,也带动本地村民就业。去年,村集体收入26万元,村民人均纯收入2.83万元,走上了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的文明发展之路。”华丰镇党委书记邹圭荣说。

  在高石村旅游刚刚崭露头角之时,世遗土楼所在的仙都镇大地村则实现了登堂入室。

  “2022年,华安成功入选全国农村综合性改革试点试验名单,大地村作为试点村落之一,将迎来第二次腾飞。”谈起大地村的发展前景,大地村党支部书记刘坤强信心满满。

  大地村是国家4A级旅游景区、世界文化遗产——大地土楼群的所在村,这里有闻名遐迩的“土楼之王”二宜楼、“福建土楼博物馆”南阳楼、“宜居典范”东阳楼,先后荣获全国文明村、中国传统村落、国家级美丽乡村等称号。

  “世遗的名头,给大地村带来了源源不断的客流。但是因为景区类型单一,还只是停留在景点游阶段,没有向休闲度假游攀升。”刘坤强说,游客来也匆匆去也匆匆,看完土楼就走,旅游产业效益不高。

  缘此,刘坤强把目光放到村里的古厝上,将村里祖厝打造成展示家风家训的齐家馆,将人民会场改造成乡村振兴大学堂,将旧小学改造成汤晓丹艺术中心,丰富旅游层次。

  村里还有84座小土楼(多为明清等不同时期的建筑),因屋檐似五对凤鸟展翅欲飞,故得名五凤楼,如今不少已成为老旧危房。“我们以农综改为契机,借打造省级文化旅游度假区的机遇,活化利用古村落里的土楼。”刘坤强说,下一步大地村将全部收储84座五凤楼进行活化利用,打造成文创销售基地、竹艺馆、茶咖博物馆等,游客可以体验土楼建造技艺、采茶制茶乐趣,让“一日游”变成“多日游”。

  从大地村到仙都镇,一套更大的组合拳正在施展。

  仙都镇党委书记郑家聪说,仙都镇资源富集,除了大地村外,还有“高山族特色村寨”送坑村,“农村整社”工作经验获得毛主席批示的先锋村,以及茶果飘香的上苑村。“这些村单拎出来都是响当当的角色,我们正在谋划将农、文、旅深度融合,串点成链,打造旅游环带,推进一二三产融合发展。这样游客可在大地村观看世遗土楼,在送坑村观赏高山族国家级非遗舞蹈,在上苑村品尝沃柑、茂谷柑、‘北溪乌龙’茶,满足游客多层次需求。”

  让郑家聪信心倍增的是,走上了农文旅融合发展新路后,上半年全镇13个行政村村集体收入均超过10万元,其中上苑村超过100万元,改革成效初显。

  在华安,像仙都镇大地村、送坑村这样旅游环带有3条,把沙建镇、高安镇、马坑乡、华丰镇等各点串起来,打造省级全域生态旅游示范区。

  对比算账,丰富内涵

  ——提升乡村治理新效能

  乡村振兴要面子,更要里子,塑形更要铸魂。

  在华安,有一种群众工作法历久弥新,那就是仙都镇先锋村“四对比、五算账”工作法。60多年过去了,“四对比、五算账”内涵历经多次更新完善,成为乡村治理的一大法宝。

  “怎么赔了钱,我还要坐牢!”林大哥闯进先锋村公共法律服务工作室时,声音越来越大。原来,今年初他驾驶电动代步车在村道行驶时,与行人詹大娘发生碰撞。因为是邻居,双方抬头不见低头见,都第一时间找到司法所,并很快确定了赔偿金额。但刚谈妥,林大哥听说可能入刑,立马着急了。

  “着急,从情感上难以接受,我们理解! 但事故发生了,我们要有责任、有担当。”镇司法所所长林茂山首先比起责任和担当。

  “虽然法律责任是不可逃避的,但我们会帮你争取,家属出具谅解书,还是可以作为轻判或免于刑事处罚的依据。”先锋村公共法律服务工作室法律顾问郑雅玲的专业解释,林大哥听了进去。

  既讲法律,也讲情分,既算经济账,也算人情账。经过这样的对比算账,双方心平气和签订调解协议书,詹大娘家属也出具了谅解书。

  比道理、比胸怀、比责任、比担当;算情感账、算利益账、算成本账、算得失账、算法律账。这是新时代“四对比、五算账”人民调解工作法,在对比算账中,群众的矛盾纠纷有效化解、参与治理的积极性不断提高,一个社会协同、公众参与、法治保障的基层治理体系悄然形成。

  “‘四对比、五算账’历久弥新,因为以民为本是其出发点,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是其方式方法,形成自治、法治、德治相结合的治理体系,先锋村连续19年无诉讼、无刑事案件、无越级上访。”林茂山说。

  在全国乡村治理示范村高石村,“四对比、五算账”同样适用。该村11个村民小组264户村民都从旅游饭中分到红利,大家倍加珍惜,因此比责任、比担当蔚然成风,共治共享意识深入人心,连谋划多年的乡贤促进会今年也成立了,发动更多力量参与到美丽乡村庭院、美丽乡村微景观、美丽乡村小公园等建设中。

  村里8000多亩毛竹,是村民矛盾纠纷多发点。“村里推行2+N网格治理,以综治网格员、警务助理为常态化管理力量,网格员通过‘平安漳州e家’将事情上报,由村综治中心分发交办,今年已经处理35件次。在治理上,我们既讲人情账,辅以《村规民约》《村民主决策制度》《村务公开制度》等系列制度,对涉及群众关心的热点、难点问题,由村民大会或代表大会决议通过;也算法律账,建成了全息智慧法治乡村宣传教育展厅,利用AI机器人进行法治宣传,村里还选出6名法律明白人,用村民都能听得懂的语言普法,让大家更容易接受。”邹火标说。

  “我们将借鉴浙江‘千万工程’经验做法,开展大学习、大调研、大提升活动,突出生态优先,突出融合发展,突出党建引领,从‘一域美’向‘全域美’转变,努力打造全域美丽乡村山区样板。”华安县委书记叶毓说。

  记者 林永龙 赵锦飞 杜正蓝 黄小英

新闻推荐

频道推荐
  • 平江山里藏着价值6000亿元的黄金?当地村民
  • 抗癌网红湘妹子去世,确诊不到两年瘦成皮包
  • 男子解锁“滑步下泰山”技能:不建议学
  • 24小时新闻排行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