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安:“窗口”前移一线 服务企业“无限”
10月11日,华安经济开发区便企服务中心揭牌仪式暨全县优化营商环境工作推进会在开发区管委会举行。
突出工业,突破工业。在华安,经济建设主战场号角嘹亮。为做大做强华安经济开发区,保障企业更好更快发展,县委、县政府决定在开发区设立“便企服务中心”,通过“前移一批、进驻一批”的方式,创新审批服务模式,推行“一窗办、自助办、帮代办、网上办”,同时,整合丰山镇便民服务中心,选派相关业务骨干进驻,确保企业、群众都能办事、办成事,实现“区内事区内办”。
“新装”亮相,服务无限。650平方米的大厅明亮而整洁,开发区便企服务中心和丰山镇便民服务中心合署办公。这样的服务,确保项目审批、涉企审批都能办事、办成事。企业办事不用跑到“最北边”的城关,在厂区“门口”就把事儿办,节省了企业不少人力成本,提高了办事的效率。
以此次揭牌为契机,华安向社会推出“华安如意 服务无限”营商环境品牌,实施“审批提速、平台创优、要素保障、法治护航、亲清助商、对标进位”等六大提升行动,持续不断优化营商环境——
突出改革创新 实施“审批提速”行动
打造审批“新区速度”。对标承接“厦漳泉”产业带转移,深化行政审批改革,提升新区审批速度,将开发区打造成华安行政审批的试验区。让“马上办”“就近办”“网上办”“一次办”,实现企业和群众办事更加便利。到今年年底,力争行政许可类事项“一趟不用跑”占比达85%以上,“全程网办”占比达70%以上,“即办件”占比达70%以上,“减时限”比例达88%以上。
优化简化审批事项。实行重点项目立项审批全程代办制和“一项目、一专员、一班子、一条龙”服务。推行“清单制+告知承诺制”审批,落实“用地清单制”和“豁免制”。推广“带方案出让”,在开发区试行“拿地即开工”模式。推进“多规合一”“多审合一”“多证合一”“多测合一”。
突出便企利民 实施“平台创优”行动
打造一流政务服务中心。加快各级政务大厅标准化建设,建立标志标识统一、服务标准统一、审批规范统一的政务服务管理架构。加强窗口服务、作风和形象建设,建立审批事项否决逐级快速上报和“一表申请、一口受理、一章审批、超时默认、默认追责”等制度。完善“好差评”制度和评价方式,政务服务“一次一评”“一事一评”工作规范,推进评价和回复公开,研究出台容缺受理管理办法。
加强网上政务平台建设。集成优化政务网络和政务网站,整合为上下贯通、横向到边的政务信息网和政务内网“两张网”,实行统一管理和运维。
突出降本减负 实施“要素保障”行动
强化水电气综合配套。开展开发区“用水保障”专项行动,切实解决企业和群众用水需求。提升辖区企业和群众获得水电气便利度,提供供水、供电、供气及排污“一站式”服务,实现用电报装业务线上办理,压缩“三零”(零上门、零审批、零投资)服务的低压非居民用户全过程办电时间,清理供水环节不合理收费,推行用气缴费实现全县“掌上办”“自助办”。
拓宽企业融资渠道。加大中小微企业信贷支持力度,做精做细大中企业应急融资和中小企业应急贷款试点工作,推动做好延期还本息等政策的落实与衔接。
突出权益保障 实施“法治护航”行动
构建新型监管机制。推行“双随机、一公开”一体化监管、“一站式”抽查。加强“互联网+监管”,建立健全跨地域、跨层级、跨部门联动协同监管机制。对新技术、新产业、新业态、新模式实施包容审慎监管,研究制定市场主体初次轻微违法经营行为不予行政处罚清单,实行行政指导等柔性措施。
健全社会信用体系。构建政务信用管理和监督体系,政务信用信息归集共享机制、政务守信激励与失信惩戒机制、政务诚信监督考核机制,推动重点领域政务诚信建设。鼓励金融机构依托市“信易贷”平台投放产品,降低企业贷款周转成本。
突出服务体验 实施“亲清助商”行动
开展“一把手”企业服务日专题活动。每月10号为“书记(县长)企业服务日”,受理企业在投建、生产、经营中存在的困难和问题。每星期二为“局长专题服务日”,一周一主题,现场解决实际问题。按照“一套专班、一卡亮责、一企一策、一线宣传、一督到底、一季一评”要求,纵深推进“百名干部挂百企”帮扶活动,变“保姆式”服务为“妈妈式”服务。
打造政企交流平台。每年定期组织开展企业家座谈活动,面对面谋划发展、点对点解决问题、心贴心加深感情。健全完善《华安县党政领导与企业家恳谈会制度》和《华安县非公有制企业诉求受理处置反馈工作机制》等,常态化了解、帮助解决企业遇到的困难和问题。
突出责任目标 实施“对标进位”行动
加大问题整改和案件查处力度。开展对标整治提升行动,特别是对以往出现的问题,形成“清单制、销号制”,逐个落实整改。要建立损害营商环境行为举报奖励制度,坚决查处不作为、慢作为、乱作为、乱收费等破坏营商环境行为,以“零容忍”的态度坚决予以惩治。
主动谋划改革举措。参照借鉴国内先进经验,主动谋划具有本领域特色的改革举措,逐项制定推进计划和实施办法,明确创新目标和保障措施,把改革创新措施落到实处,确保每个指标每年度至少有1个(或以上)的可复制推广的创新做法。(黄建和 李小星 唐小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