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安助推精准脱贫 葡萄藤结出串串“致富果”

闽南日报   2018-08-08 10:23

­  今年来,华安以“党建+产业发展”助推精准脱贫,构建出多元化产业扶贫新格局,变“一次输血”为“长期造血”。

­  “这是夏黑品种,口感甘甜清脆。今天一位私企老板一口气就订了100斤。”8月6日,走进华安县高安镇邦都村的万善葡萄专业合作社葡萄基地,一串串晶莹剔透、浑圆饱满的葡萄挂满枝头,合作社负责人邹卓泓正指导工人摘果、套袋、装箱,钢架上一块块红色牌子尤为显眼。

­  “牌子上写的是镇上所有贫困户的姓名和家庭情况。”看到笔者满脸疑惑,邹卓泓在一旁解释道。邹卓泓不仅是合作社负责人,还是当地村主任、一名党员。

­  早在去年11月,身为党员的邹卓泓就前往素有南方“葡萄沟”之称的福安考察,发现葡萄市场“钱”景广阔。经过一番考虑后,他率先从福安引进了巨峰、阳光玫瑰、夏黑和金手指4个葡萄品种,回乡试种了50多亩、4000多株,并从中专门划出4.2亩作为全镇21户精准扶贫户的增收项目。

­  “万善葡萄园是我镇产业扶贫示范基地,也是华安农业产业结构调整的试验基地。”高安镇党委书记杨少忠介绍,政府规划建设200亩高优葡萄种植示范基地,用2018年第一批中央财政扶贫专项发展资金14万元入股合作社,扶持邹卓泓带头示范种植的同时,也让贫困户搭着合作社这艘大船,通过“致富能人+合作社+贫困户”模式,变“直接输血”为“间接造血”,建立扶贫长效机制。

­  “14万元按成本折算成葡萄园面积4.2亩,每户贫困户都有属于自己的0.2亩葡萄地。年初统一定点挂牌,这样贫困户看着,干活也特别有干劲。”邹卓泓介绍,合作社以土地流转的形式租下贫困户和村民的土地,优先供给贫困户务工机会,村民有意向发展葡萄种植的,合作社还免费提供种苗、化肥、技术指导及销售一条龙服务。

­  起初,邦都村的村民大多外出务工赚现钱,担心投资风险大,再加上一没资本二没技术,任由田地撂荒。“扶贫先扶志、致富先治心”。了解到村民的真实想法后,镇党委挂村帮扶干部和邦都村党支部就挨家挨户上门,宣传产业帮扶、贴息贷款政策和葡萄种植的前景,解开农户观望、畏难的思想疙瘩。搭棚、修路、通灌溉渠……帮扶完善基础设施,发动党员先“摸着石头过河”,带头示范种植。

­  同时,镇党委经常组织党员种植户开展农业技能专项培训,邀请“能人”“田间专家”现场教学,把课堂从教室搬到田间地头,从技术层面解决农户的后顾之忧,激发了不少村民种植葡萄的热情。短短半年,目前全镇已种植高优葡萄100多亩。

­  “首年试种为了保养母株,今年产量并不高,明年才能给贫困户分红。”但试种成功让邹卓泓信心满满,下一步,合作社打算扩大种植面积,推广新品种,打造一个品种口味互补,上市时间互补的葡萄基地,带动村民增收。

­  党员邹卓泓带领乡亲共同脱贫致富的故事,是华安以“党建+产业发展”助推精准脱贫的鲜活实例。今年来,该县以“党建+产业发展”为脱贫攻坚的破题方向,指导各村依托自身产业优势,充分发挥“领头雁”作用,由村两委牵头成立合作社,吸纳贫困户加入,把群众紧紧凝聚在产业链上,助推农户抱团发展现代农业,让贫困户在管理上、资金上、技术上“抱团取暖”,探索出支部带合作社、合作社带产业、产业带动脱贫户的“党支部+合作社+贫困户”产业脱贫新模式,走出了一条切实让农民受益、农村变样、农业升级的特色发展路子。

­  “一次输血”不如“长期造血”。除高安镇外,当地的马坑乡也投资10万元扶持茂谷柑产业扶贫示范基地,带动村民发展茂谷柑产业的同时,36户贫困户每年可享受7.2万元入股分红。沙建镇则以各村支部为单位,建立“党支部+党员致富能人+贫困户”一对一或一对多的帮带模式,党员致富能人帮带贫困户共同发展种植红辣椒、百香果等。“党建+产业发展”举措,不仅充分激发了贫困群众脱贫致富的主动性,拓宽了农民群众增收渠道,更进一步密切了党群干群关系。(唐小玲黄建和 文邹 莉芹 图)

新闻推荐

频道推荐
  • 漳州:水环境治理有望1月底前完工
  • 东山:蓝碳红利反哺村民
  • 平和:生态种养 好“钱”景
  • 24小时新闻排行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