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安市后村与台湾高雄芎蕉脚詹氏宗亲对接
寻宗两世纪,梦圆一月间。6月18日,来自台湾高雄芎蕉脚的詹氏宗亲一行10人踏上华安县仙都镇市后村(古称市上)认祖归宗,受到当地1800名詹氏宗亲的热烈欢迎。台湾高雄芎蕉脚詹氏宗亲激动地说:“我们终于找到故乡,找到了根。”
高雄芎蕉脚詹氏宗亲在市后村祖祠里祭祖
高雄芎蕉脚詹氏宗亲在市后村祖祠前合影
“我们做梦都想找到宗亲”
“听老人讲,我们知道在詹氏宗亲迁往台湾,但一直没办法寻获在台的宗亲。”时任市后村党支部书记林文章至今感触颇深。
林文章介绍,1305年,詹氏八世祖从安溪县多卿到仙都市上(今市后)开基。市后村原来有一本旧族谱,由一位老人保管,“文革”期间老人家把旧族谱一页页撕作卷烟纸而毁。
2006年,市后村里启动重修族谱时,林文章等人专门到安溪多卿祖地寻访,因安溪跟各地詹氏有较多交流,从那里的詹氏族谱中欣喜地获悉,华安市上詹氏第27世四房往台湾凤山县弓蕉脚,共有惭、珠、池、平、懽、陈等数人一同前往。
于是,林文章等人从安溪拿回了当地詹氏族谱,然后重新整理、编写《华安仙都市上詹氏族谱》,并载入往台那段重要史实。然而,市后詹氏族谱重编后,大家仍无法查找到四房宗亲往台后的情况。这一直是个谜团。
不巧,詹春生是台湾老兵詹水土因战争而在大陆落户的第一代,长期居住在华安县丰山镇下尾村,办厂做木板生意。2005年,詹春生当选漳州詹氏经济文化交流协会会长,多年来经常参与接待来自台湾的詹氏宗亲。台湾詹氏宗亲秘书长詹儒德也在漳州从事木板生意。他们俩很好,经常在一起。
在漳州市的詹氏宗亲中凡考上本一、留学、考研究生或参军的,詹春生个人出资予以不同档次奖励,至目前在全市共计奖励360多人次。2009年,詹春生和詹儒德一起到过市后,给考上大学的学生发放奖学金。林文章分别送给詹春生、詹儒德各一本重修后的詹氏族谱,请他们帮忙寻找从市后迁往台湾“弓蕉脚”的詹氏宗亲。
那年,詹春生去台湾扫墓时,找到了凤山县(现高雄市),感到离要找的宗亲很近了,但因“芎蕉脚”是不出名的小地方,他没能找到。
当然,詹儒德虽在大陆经商这些年,先后七八次到过市后村,也到浙江、安徽、湖南、海南等地对接詹氏宗亲,他一直以为台湾的詹氏宗亲是从安溪迁台,没有在意也有从市后村迁台。一有回台湾,他就更加留心寻找从市后村迁台宗亲。
“我们做梦都想找到从市后村迁台的宗亲。”詹儒德说,“我找得好辛苦,可多年寻找始终没有结果,我失望过、纳闷过。”2015年,他托前任高雄市詹氏宗亲理事长詹川德帮助寻找,后来也知道詹川德是从“芎蕉脚”分支出去的,但进一步具体的情况都不知道。
2016年1月10日,市、县台办、台联部门接待了国民党荣誉副主席詹春柏先生率台湾詹氏宗亲考察团,一行人到华安县考察休闲旅游产业,并在仙都镇召开两岸休闲旅游产业交流座谈会。那次,詹春生、詹儒德也前来,他们为没能找到从市后村迁台的宗亲感到愧疚。
詹氏宗亲在华安座谈对接
“我们终于找到故乡的根了”
今年3月,市后村委会主任詹惠杰率宗亲前往台湾,参加新北市詹氏宗亲理事会成立40周年庆祝活动,他们利用在当地逗留5天时间寻找,依然未果。
5月上旬,漳州市、华安县等台联积极筹备第九届海峡论坛——“同名村·心连心”联谊交流活动。因为这是个重要活动,大家加紧寻找的步伐。又是一次不巧,詹川德认识从台湾到厦门经商10多年的詹荣辉,而詹荣辉正是现任高雄市詹氏宗亲会长、芎蕉脚詹家村社区发展协会会长。听到这个消息,詹儒德十分高兴。
5月26日,詹儒德带上市后的族谱,从台北前往高雄市,和詹川德、詹荣辉等人在芎蕉脚会面。从詹荣辉那里得知,芎蕉脚詹家村社区的詹氏宗亲从第27世繁衍至今已是第37世、共有300多人,但不知道来自大陆哪个省份。
他们通过族谱和地名考证等确认,往日台湾凤山县弓蕉脚就是今天高雄市楠梓区芎蕉脚,这个地方正是市后詹氏族谱中记载且大家为此寻找多年的地方。当“芎蕉脚”这块牌子出现在詹儒德面前时,他激动地说:这是大陆宗亲两个世纪以来在寻找的呀!”詹荣辉说:“我父亲曾说过,每个人过世后都要在墓碑上刻‘河间堂’三个字,方便今后大陆宗亲来寻找。”
得知“芎蕉脚”回乡认祖归宗的消息后,市后村詹氏宗亲花了近20万元,修缮祖厝,清理环境卫生,拆除旱厕、猪圈等。18日,村理事会杀猪宰羊,家家户户备办祭祀品,还安排腰鼓队迎接,欢迎仪式隆重热烈。台湾高雄芎蕉脚詹氏宗亲詹荣辉兴奋又感慨地说:“我们终于找到故乡的根。”
全村总动员夹道欢迎,市后詹氏宗亲还给詹荣辉一行戴上花环,大家一起拉着红布条进入祖祠。“我在厦门住了10多年,没想到根离得这么近。”詹荣辉感慨地说:“第一次踏入祖辈的故乡,踏入台湾芎蕉脚詹家人的祖地,这种场面令人感动和难忘。”
“詹氏河间开国族,祖祠佛耳振家声。”在市后村八世开基祖的詹氏祖祠前,詹荣辉凝望着,祖祠大门两边的这副楹联正好嵌有“河间”两个字,据市后詹氏宗亲介绍才知以前詹氏从河北河间迁到福建,然后开支到福建安溪等地,因此在各地祖祠上一般留有“河间”这两个字作纪念。这时,詹荣辉终于理解了父亲为何跟他说墓碑上要刻“河间堂”,虽然当时浑然不知这种深意来自哪里。
当天,詹荣辉一行先后到八世开基祖和三落祖泉隐堂进行祭祖活动。临别前,詹荣辉说,今后我要带着更多亲人回这里寻根谒祖,我们的根就在这里!(通讯员 黄阿彬 刘淑媛 赵巨栋 本网记者 苏益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