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安县委书记朱百里:擦亮生态名片建设美好家园

闽南日报   2016-10-20 09:01

­  市第十一次党代会提出,“持续‘田园都市、生态之城’发展定位”“坚持区域联动,扶持原中央苏区县发展,推动内陆生态经济发展带与沿海经济发展带优势互补,实现差异化、特色化发展。”作为原中央苏区县、漳州唯一的国家重点生态功能区,华安县将认真学习贯彻市第十一次党代会精神,发挥优势,抢抓机遇,主动作为,勇于担当,决胜小康,加快建设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优美的新华安。

­  创好生态品牌

­  良好的生态环境是华安最宝贵的形象和品牌,也是华安发展的生命线和最大潜在优势。要按照市党代会“内陆生态经济发展带”的区域发展布局要求,始终牢固树立“既要金山银山,更要绿水青山”的理念,自觉扛起经济发展和生态保护双重责任,坚持“生态立县”发展战略,在擦亮国家森林公园、国家重点生态功能区、全国生态建设示范县等品牌的基础上,不等不靠,积极作为,认真实施“七个五”生态建设行动计划,强化招商引资,着力打造国家生态县,率先建成全国生态文明先行示范区,努力为生态优势转化为经济优势创造条件,推动绿色发展。

­  做好“三篇文章”

­  一是工业发展。加快推进创新驱动与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以转型升级为抓手,加快产业结构调整,持续实施“飞地工业”政策,充分发挥开发区区位、用电、用地等优势,举全县之力推进华安省级经济开发区建设,打造生态型标准化工业园区。重点发展先进装备制造和绿色食品两大主导产业,培育壮大电子信息、新材料、新能源、节能环保等战略性新兴产业,把经济开发区打造成漳州北部经济增长极。

­  二是城市建设。围绕“山水乐居园林”城市定位,以创建省级文明县城为抓手,坚持软硬件建设并重,像打造“盆景”一样做精做美县城。突出中心城区改造提升,全力推进鹰厦铁路华安城关段改线项目,加快城关第二饮用水源、绕城公路二期、真武山山地公园、城关至城南连接线、平湖路立面改造和“白改黑”工程、“五馆一中心”等项目建设,不断完善、提升道路、水、电、气等基础设施,补齐基本公共服务短板。

­  三是生态旅游。按照“打造世遗品质、原乡情怀和山海自然风光旅游目的地”的要求,深入实施“旅游活县”发展战略,充分利用土楼、山水、玉石、文化、温泉、少数民族等特色和优势,实施旅游产业发展三年行动计划,开展旅游项目竞赛,推动福建土楼高速联络线列入福建高速路网修编规划,加快推进东溪窑遗址列入“海上丝绸之路”申遗工作,持续抓好美丽乡村建设,集中优质资源攻坚,完善旅游基础设施和服务配套,培育生态旅游品牌,由点及面带动发展,着力打造知名世界文化遗产地、生态休闲养生与特色乡村旅游目的地。

­  念好“三字经”

­  一是茶。持续抓好茶叶富民产业,推行绿色有机管理技术,倡导种植、加工、营销新模式,壮大电商创业平台,推动茶产业转型升级。创新经营管理模式,扶持农户流转茶园联合建设茶叶家庭农场和专业合作社。力促茶产业和旅游业相结合,推进茶旅“联姻”,丰富旅游内涵和促进农民增收。

­  二是林。加快现代特色林业强县建设,扎实推进森林城市建设,大力扶持发展苗木产业、林下经济,科学谋划生态林、用材林、经济林等主要林种的结构布局,加大对名优水果、名贵花卉苗木、名优水产品的引进推广力度,探索、推广适合的林下种植、林下养殖等发展模式,打造林下经济品牌。

­  三是竹。发挥竹类资源丰富的优势,学习竹产业发达地区先进经验,加大优良竹种推广、竹林基础设施建设、竹林科学经营管理、笋竹精加工的政策扶持力度,引导、扶持、培育一批具有新技术、新工艺特色的笋竹精深加工龙头企业,以资源促加工,以加工促培育,把资源优势转化为经济优势。

­  打好脱贫攻坚战

­  把脱贫攻坚摆在改善民生的首要位置,健全扶贫开发工作机制,积极实施脱贫攻坚“三年行动计划”,用足用好扶贫政策,加大财力投入,坚持挂钩帮扶,加大23个贫困村的路、水、电、通讯等基础设施建设力度。实施村引办“飞地工业”享受财税分成政策,增强村财造血功能,解决零村财难题。着力实施“五个一批”,统筹推进教育扶智工程、兜底工程,加强医疗保险和医疗救助、金融、科技等服务,切实增强贫困群众获得感,与全市同步实现脱贫。

新闻推荐

加载更多...
频道推荐
  • 漳州三中正式加挂漳州市科技中学!
  • 全国地标第一县云霄的“地标”产业增值有道
  • 组图丨漳州“龙江岁月杯”传统龙舟邀请赛正
  • 24小时新闻排行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