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安东溪窑遗址保护再“加码” 道路拓宽改造春节完工
随“海丝”申遗脚步加快 华安东溪窑遗址保护再“加码”
“每天都要到十几公里外的东溪头,对东溪窑各遗址点文物、土地完整及周边生态环境保护情况进行巡查,一趟下来大概要半天时间。”1月7日,在华安县高安镇三洋村,当地文物巡视管理员邱金荣说。
中央文史研究专家察看华安东溪窑出土器物标本
56岁的邱金荣是去年县里新聘的东溪窑文物巡视管理员,他与镇文化站的邹财金两人一起负责对“海丝”东溪窑遗址点的日常巡查和保护。
随着“海丝”申遗脚步在前进,华安东溪窑遗址也进入人们的视野,华安县对遗址的保护也再“加码”。
东溪窑位于高安镇三洋村,属明清时期大型民窑,窑址约10平方公里。它以窑场规模最大、地位最重要、产品最精致、种类最多、延烧时间最长而著称。目前,遗址已初步发现窑口20余处,采集标本2000余件。
经专家鉴定,该遗址为“漳窑”中心遗存地。其中,上虾形、马饭坑和扫帚石三处遗址点经国家和省文物部门的审核确定为“申遗”代表作。
2012年9月,东溪窑遗址被国家文物局批准列入“海上丝绸之路”中国世界文化遗产预备名单。
2015年,华安先后投入600多万元,有效抢救性保护遗址。县里聘请中国古建筑设计院完成编制《申遗文本》;聘请厦门地矿测绘院对三处遗址点测绘地形图,并划定各处核心区和缓冲区;聘请专业航拍队对三处遗址进行空中立体拍摄,制作鸟瞰全境资料档案。同时,在高安镇租用阙氏祠堂筹建东溪窑遗址古陶瓷展览博物馆,已完成初步方案,下阶段拟邀请专家撰写布馆大纲,对遗址发掘的陶瓷物件归类整理、拍摄绘图。
“我们从遗址管理保护、基础设施建设、遗址抢救性保护、馆藏建设等多个方面不断加大对东溪窑的保护。”华安县文体广电局局长黄清文说,“下一步,我们将筹建遗址保护屏和整治周边环境,确保遗址的真实性、完整性。”
“县里出台遗址核心区管理保护办法,镇里建立治安巡逻队伍,负责窑址核心区巡查,村里设‘村规民约’,严禁在核心区范围内乱砍滥伐林木、乱挖耕种和采集文物标本。”镇宣传委员邹德龙说。
通往高安,路弯道窄。为改善遗址点周边基础设施,去年华安共筹资6500万元,拓宽改造通往东溪窑遗址核心区的两条共90公里长的道路,预计今年春节前可全部竣工。
“我们镇主要负责遗址点、文物本体的日常监管、巡查保护和核心区的土地征迁,同时配合县里开展瓷类标本的民间征集等各项工作。”高安镇党委书记杨少忠说。(陈佳平 黄阿彬 文/图)
已有0人发表了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