漳州市通过《中国制造2025》实施纲要 主攻智能制造
●名词解释
中国工程院院长周济在泉州制造2025推进工作座谈会上表示,智能制造可从三方面考虑。
一是产品,包括各种工业产品如何进行升级换代,做到数控一线;
二是生产过程,要求数字化、网络化,包括自动换线、数字换人等;
三是产业模式,大力发展服务型制造。
●政策链接
★《国务院关于积极推进“互联网+”行动的指导意见》(国发〔2015〕40号)
★《福建省人民政府关于加快发展智能制造九条措施的通知》(闽政[2015]36号)
★《福建省人民政府关于大力推进大众创业万众创新十条措施的通知》(闽政[2015]37号)
★《漳州市<中国制造2025>实施纲要》
长泰立达信集团是国家半导体照明工程产业化基地骨干企业,其LED生产技术水平居国内领先。这是该公司采用先进的智能手臂生产产品。本报记者 林忠 摄
现状
漳州智能制造处于起步阶段
市委十届十次全会通过的《漳州市<中国制造2025>实施纲要》,把智能制造列为“漳州制造”的主攻方向。目前,我市正加快研究相关扶持政策和举措,力促产业转型升级,打造漳州制造业竞争新优势。
有“大脑”的机床: 定位精度0.005毫米
下图:常青机械工人操控五面龙门加工中心机床
8月19日,在南靖县常青精密机械二期厂房,工人将工件放入五面龙门加工中心机床,在操作面板上输入程序代码后按下启动键,机床便自动运转,在不到一分钟的时间里完成指令。
“一根头发的直径约为0.07毫米,传统铣床精密度只能达到0.01毫米,而从这里生产出来的数控机床,定位精度却达到0.005毫米。”常青精密机械技术部主管沈丽明介绍说,做到这样的精细程度,要归功于机床的智能化。
与传统铣床只能加工工件的一个面相比,五面龙门加工中心机床可同时加工五个面,生产效率比普通机床提高两倍以上,月产量可达50套,在国内属于领先水准。
“数控机床可用于生产模具、零件、3c产品、五金产品,市场需求很大,智能化让数控机床得以走入中高端市场。”沈丽明坦言,2013年公司开始为母机装上“大脑”,生产数控机床整机,形成技术团队,生产效益大幅提升。
目前,常青精密机械二期已拥有十多台大型智能数控设备,产能增加到一期的两倍,月产量可达200-500台数控机床,今年预计产值达7亿元。(郭碧燕 林子健 陈细芬 文/图)
有“智慧”的仓库: 产品“乖乖”入“座”
8月19日,位于华安县经济开发区前宅工业园的利胜电光源(厦门)有限公司华安分公司生产车间内,一批新出产的LED产品经工人装箱,由叉车运送到立体智能仓库入口处后,一箱接一箱有序入库,自动“走”到指定货仓的最佳位置入“座”。
上图:华安利胜电光源产品即将进入智能仓库
近年来,该公司投入8000万元,引进欧美国家先进技术,添置多条由电脑操控的全自动化生产线,同时兴建一座库容量为2.5万栈板位、相当于3万平方米平地仓库总容量的大型智能仓库。
这座仓库是省内企业自主建造的最大立体智能仓库之一,装有全套智能系统,可自动识别包装箱上的“身份证”,让每箱物料或产品“乖乖”“各就各位”。技术人员只需操控电脑,输入相关指令,即可在每个楼层实现储存、提取完全自动化,大大节省人力、物力和空间。
此外,该企业还与厦门总部的销售形成产品供应链,通过网络远程控制,在厦门可随时调取华安智能仓库内每种指定物料、产品的相关情况,实现异地操控。(陈佳平 黄阿彬 李杰伟 文/图 )
泉州大力推进“数控一代”和智能制造示范工程
2013年,泉州市在全省率先启动实施国家“数控一代”示范工程。今年7月22日,福建省智能制造暨创业创新现场推进会在泉州召开,推广泉州市发展“数控一代”和智能制造的经验做法。
泉州市在发展“数控一代”和智能制造上主要做了7方面工作:
一是抓精准施策。编制《泉州制造2025发展纲要》以及发展智能制造、提升质量品牌、发展服务型制造三项行动计划,出台泉州市《关于加快推进“数控一代”促进智能装备产业发展的实施意见》,在项目研发、首台套开发、成果转化、市场推广应用等方面加大支持力度,已兑现扶持资金1亿多元。
二是抓平台支撑。引入17个高校科研平台,已吸引600多位电子信息、装备制造和系统集成的相关高层次人才,其中院士15人,在泉州的各类企业中开展精准服务。
三是抓就地研发。征集500多家本地企业技术需求,有效引导科研平台围绕本地本行业转型升级实际、紧扣本地企业改造提升急需开展研发。
四是抓推广应用。确定85个“数控一代”示范产品,着力建设改造一批可复制、可推广的“数控一代”示范生产线。
五是抓拓展提升。选择制鞋、水暖卫浴和石材加工等传统产业,组织推进以“机器换工”为核心的智能化、数控化生产线改造;制定实施《泉州市加快机械装备产业发展行动计划(2014—2018)》,力争2016年装备数控化率达70%以上。
六是抓融资保障。引导鼓励银行业创新推出“技改贷”“扩产贷”等产品,解决高端装备制造商扩大产能和高端设备应用商购买设备的资金需求。同时抓紧设立100亿元新兴产业股权投资基金。
七是抓创业创新。每年重点扶持400家龙头企业、培育200家“科技小巨人”,激发主体的创新动力;建设创客领SHOW等一批平台载体,大力拓展众创空间。(记者黄妍婷 整理)
已有0人发表了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