漳州驻村干部助村振兴 帮扶“接力棒”还在传递

福建日报   2018-03-19 10:33

  截至目前,漳州前四批驻村干部1757人用好269061.71万元帮扶资金,促进了1000多个扶贫开发挂钩村的经济发展和农民增收,请看—— 驻村干部何以助村振兴?  

  “我们村集体收入终于实现了零的突破,多亏了戴书记!”3月16日上午,漳浦县赤岭乡土塔村村支书蓝志远和村“两委”干部在盘点最近村里的变化时,纷纷对驻村第一书记戴建辉交口称赞。短短半年时间,第二次参加驻村任职的漳州市委宣传部互联网新闻中心主任科员戴建辉引进的光伏发电项目已投产,预计每年可为土塔村增加村集体收入8万元。

    在驻村干部的助力下,漳浦县佛昙镇轧内村整治得整洁有序,图为厦门游客在村内参观古樟园

  选派党员干部驻村任职,是中央和省委着眼于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坚决打赢脱贫攻坚战的一项重大举措。14年来,漳州从省、市、县三级选派五批共2124名干部到辖区1000多个扶贫开发村担任党支部第一书记,前四批驻村干部实际到位的帮扶资金筹措总量为269061.71万元,有力地促进了薄弱村、贫困村的经济发展。如今,党员干部驻村帮扶的“接力棒”还在传递,第五批驻村干部也走在了漳州扶贫一线。

   抓党建,引领乡村发展

  “这里风景不错,大家手拉手环绕这棵古樟树合个影!”13日,10多名来自厦门的游客来到漳浦县佛昙镇轧内村,立即被清幽洁净的村庄和自然古朴的乡村风景所吸引。每逢周末或节假日,轧内村常常游人如织。这个以水产养殖为主的滨海小渔村,于2016年被住建部评为“美丽宜居乡村”、福建省第五批“省级历史文化名村”。可在数年前,轧内村由于管理缺位,村级基础设施薄弱,环境卫生、社会管理等各项事业发展滞后,是一个名副其实的软弱涣散村。

  漳浦县佛昙镇轧内村以鉴湖为中心建设起鉴湖生态农业公园。

  2014年4月,漳州市司法局基层科副科长肖宝扬被选派到轧内村任党支部第一书记。经过深入调研,肖宝扬发现根本原因在于轧内村“两委”班子整体软弱涣散,缺乏凝聚力,战斗力不强。怎么办?肖宝扬到任后,将加强基层党建作为驻村一项重点工作来抓,通过组织全体党员积极开展“两学一做”学习教育,进一步密切党群干群关系,制定和落实各项规章制度,加强村级组织的配套建设,协调好村“两委”工作关系,促进村“两委”工作的正常运行。

  村“两委”一条心了,轧内村随后迎来了新生。在肖宝扬的悉心引导和村“两委”班子的团结努力下,轧内村将现有自然资源整合开发,以鉴湖为中心建设鉴湖生态农民公园,并通过对古樟园、石猴讲堂、玄天上帝庙、陈元光屯兵营等16处自然景点挖掘包装,开发乡村旅游促进农村发展。

  “高峰期村里日均游客量突破1000人,节假日我经常忙不过来!”游客越来越多了,村民陈文芳的钱袋子鼓了起来,他的饭店去年收入5万多元。

  “实施乡村振兴,首先要充分发挥基层党组织的带头作用,重点提升基层党组织的组织力。我们要求驻村干部把加强基层组织建设作为开展驻村工作的立足点,引导村‘两委’班子发挥核心领导作用。”漳州市委组织部部务会成员、市委非公企业和社会组织工委书记严国梁说。据统计,2014年4月至2017年3月31日第四批干部驻村期间,漳州各驻点村共制定完善支部和村委相关制度1149个,新组建村级服务组织342个。全市驻点村发展党员627人,培养入党积极分子880人,组织村主干业务培训3861人次,进一步增强了漳州市村级党组织的凝聚力、战斗力和创造力。

    筑基础,助力脱贫攻坚

  “水渠修复了,种菜浇水不用愁了,每年能省下不少买菜钱!”近日,诏安县官陂镇光亮村村民张学近站在自家绿油油的菜地旁开心道。放眼望去,眼前这片近600亩的农田里,一棵棵荔枝树等果树争相吐绿,一垄垄蔬菜生机盎然。可在此前,由于受2006年台风“碧利斯”的影响,光亮村的农田灌溉水渠损毁严重,因缺乏资金没有修复,村民生产收入严重受损。

  肖宝扬(右)在鉴湖生态农业公园内向村民介绍乡村旅游发展规划。

  光亮村地处诏安县偏远山区,全村共1195户5800多人,2013年底该村有贫困户202户,是诏安县6个市级重点贫困村之一。村民经济来源主要靠种植荔枝、青梅、水稻及外出务工等。2013年,全村农民人均收入4330元,村集体零收入。

  2014年4月,时任漳州市委宣传部理论学习室副主任的戴建辉到光亮村任党支部第一书记。深入了解后,戴建辉发现,基础设施建设落后是光亮村脱贫致富的主要瓶颈。修复水渠,成了戴建辉驻村扶贫的首要事项。在他的积极争取下,光亮村内、外两条3公里长的农田灌溉水陂被列为中央和省、市、县的小农水灌溉建设项目,项目建设资金投入近200万元,农田水利灌溉难题迎刃而解了,部分此前撂荒的农田,如今都种上了各种农作物。

  2014年前,光亮村很多村路仍是狭窄的泥土路,村民平时生产生活十分不便。为此,戴建辉与村“两委”干部磋商,积极向上级有关部门申请,争取到了160万元资金,修建塘背自然村环村水泥路1.3公里,村主干道拓宽硬化1.6公里,湖里自然村道路拓宽硬化1.2公里……村道好走了,农产品进城更方便了,村民的日子越过越红火。截至去年底,该村已有63户贫困户脱贫。

  “基础设施是村级发展内生动力的重要引擎。我们一直将基础设施建设作为扶贫开发的重要载体,精准规划、建设能切实解决整村老百姓生产生活难题的扶贫项目。”严国梁说。第四批干部驻村期间,漳州驻点村共投入64705.59万元改善基础设施。其中,新建硬化道路1441公里,新建机耕路等其他道路6560公里,新建或修复引水灌溉渠道493公里,新增村道照明735公里,安装照明路灯13734盏,新增安全饮用水覆盖人口135834人。

    强“造血”,促进乡村振兴

  “终于脱贫了!去年我种植蜜柚收入8万多元!”12日,平和县霞寨镇钟腾村村民黄正平一边在蜜柚园里除草,一边开心地说,“多亏了驻村林书记的帮助!”

  钟腾村位于平和县霞寨镇西北部,属革命老区基点村,共535户2038人,村民基本靠种植蜜柚为生。四年前,黄正平是村里十多户贫困户之一。他家中有三个老人需要照顾,其母亲重度残疾,父亲患高血压常要上医院检查治疗,而其岳母因精神智障也需要照顾,于是妻子只能留在家中专门照顾老人和孩子,这个七口之家的负担全部压在了黄正平的身上。此前,黄正平虽然在自家地里种了200多棵蜜柚,可他家庭年收入连续好几年人均不到3000元。怎么帮助这样的贫困户脱贫?

  2014年4月,时任漳州市委组织部干训科主任科员林毅伟驻村帮扶钟腾村,他深入了解后发现黄正平在蜜柚种植、管理等方面存在短板,于是连续两年邀请农业部门的专家上门为黄正平提供技术培训、农资使用、病虫防控等蜜柚种植管理一体化指导。功夫不负有心人,随后黄正平的种植技术、管护水平得到了提高,自信心也越来越足了,去年他大胆向村民承包了300多棵红肉蜜柚,结果收入翻了好几番,成功脱贫了。

  “对贫困户帮扶不能一直依赖‘等、靠、要’,要充分利用当地资源,将‘输血式’扶贫变为‘造血式’扶贫,才能让贫困户真正走上致富路。”林毅伟说。

  钟腾村集体有一片1000多棵的蜜柚林,从1995年起就对外承包了,以往,每年数千元的蜜柚承包费就是村集体收入的唯一来源。2015年,承包到期了,为了增加村集体收入,林毅伟和村“两委”协商后做了一个大胆的决定:蜜柚林收归村里自主管理,利用钟腾村“一府三楼”(一座榜眼府,现存宋代永平楼、明代朝阳楼、清代余庆楼三座土楼建筑)声名远播的优势,按照“旅游+观光农业”的模式,规划建设村集体蜜柚采摘园“榜眼柚缘”。项目占地约220亩,目前一期已完工,鹅卵石步行道、木栈道、四层高的景观塔点缀在绿涛翻滚的蜜柚园中,受到了许多游客的欢迎。眼下项目成效已初显,去年为村集体增收5万多元。(全媒体记者 林深圳 白志强文/图)

 记者手记>>

 驻村关键要“驻心”

  为了化解诏安县官陂镇新径村新建小学选址纷争,来自漳州市纪委的驻村干部周凯和村“两委”成员挨家挨户耐心做村民的思想工作,历时16个月,共召开村民代表大会9场座谈403人次,最终得以妥善解决;去年3月才圆满完成为期三年的第四批驻村扶贫使命,来自漳州市委宣传部的戴建辉再次报名成为漳州市第五批驻村干部,于去年9月又踏上了驻村扶贫的征程……

  在漳州,用心扶贫的驻村干部还有许多。因为他们的真情付出,许多贫困户脱贫了,村里变富变美了。

  驻村的党员干部,是各地开展农村扶贫工作的“先锋队”。扶贫工作是个系统工程,需要以驻村干部为纽带,推动人才、资金等各种要素流动起来,形成各方“合力”,整合资源导入农村,从而才能从根本上破解难题,促进农村发展。实践证明,驻村干部只有真正深入农村,与群众“心连心”,把群众的事当成自己的事,充分发挥视野宽、信息灵、门路多等优势,引导村“两委”干部和群众更新观念,增强发展意识,把党和政府的各项惠农政策切实落实到基层,才能有力地促进乡村发展和振兴。如此驻村才能真正“助村”。(全媒体记者 林深圳)

新闻推荐

频道推荐
  • 漳州:水环境治理有望1月底前完工
  • 东山:蓝碳红利反哺村民
  • 平和:生态种养 好“钱”景
  • 24小时新闻排行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