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漳州 > 漳州发展 > 正文

漳州延伸“汽车汽配产业” 力争2020年产值超500亿

2015-12-30 09:15 来源:闽南日报 0

  现状

  龙头带动发展迅速  培育特色生产基地

  近年来,漳州市引进了一批国内外整车组装和配件生产知名企业,逐步形成以正兴车轮、正新橡胶、金龙客车、新福达汽车等龙头的汽车汽配产业。目前,汽车汽配产业主要分布在芗城、台商投资区、龙文、龙海、华安等地,呈现出发展速度快、骨干企业强、布局有特色、品牌效应好等特点。2002年以来,我市汽车汽配工业规模以上企业总产值增长迅速,产值从1.78亿元增加到2014年的187.43亿元,年平均增速高达47%,同时涌现出一批汽车汽配生产骨干企业,正形成一批特色汽车汽配生产基地。如以金龙客车、新福达汽车等企业为核心,形成集底盘生产、整车制造、市场营销、售后服务等门类比较齐全的汽车生产营销基地;以正兴车轮、正新轮胎为龙头的汽车零部件生产基地;以科晖、泰华、三农为龙头的专用汽车生产基地。全市汽车汽配产业已拥有上市公司2家、省市龙头企业4家、高新技术企业4家、省级企业技术中心2家。

  问题

  产业规模偏小  研发能力薄弱

  整车规模总体偏小、产业聚集不明显、产业链关联度不高、研发能力薄弱、专业人才普遍匮乏等,是当前我市汽车汽配产业发展面临的主要问题。由于起步比较晚,与福州、厦门、龙岩等省内地区相比,我市汽车汽配产业仍存在较大差距。从总体看,我市汽车汽配产业规模还偏小,特别是在整车生产方面,产销量都较低,企业的规模效益不明显。同时,汽车汽配产业具有资金技术密集性、产业集聚协同性等特点,而我市仍未形成竞争优势突出的汽车汽配产业集群,产业聚集也逊于省内其他地区。另外,我市汽车工业的产业链关联度不高、配套体系不健全、汽车科研机构较少,除少数企业外,大部分零部件企业研发能力相对较低,汽车工业关键共性技术研发平台建设滞后。人才瓶颈也是制约因素,特别是在汽车后市场企业中,我市科技人才学历偏低、高端人才匮乏、流动性强等问题更加突出。

  对策

  加大政府扶持力度  鼓励企业技术创新

  面对困难和短板及未来如何发展壮大等问题,市经信委通过调研认为,培育和引进龙头企业与加快配套体系建设,是推动我市汽车汽配产业转型升级直接而有效的措施。

  一方面,要积极培育和引进一批与我市汽车汽配产业关联性大、带动性强的大企业大集团,充分发挥其辐射、示范、信息扩散和销售网络的产业龙头作用、带动效应,增强产业集群发展后劲。

  另一方面,要鼓励提高本地配套率,引导整车企业整合市内零部件产业优势资源,建立长期战略合作关系。同时,充分利用我市优势,加快延伸产业链,引导电子、化工等行业加快发展汽车用铝制品、轮胎、涂料、汽车用钢、汽车电子等产品,为汽车工业服务和配套。

  在政策扶持方面,政府部门要继续加大投资、资金、土地、保障、激励等方面的政策扶持力度,鼓励引导汽车企业在技术、营销等方面进行创新。此外,推广使用新能源汽车也是转型升级工作的重点,应鼓励企业积极参与新能源推广,形成上中下游联动的完整新能源汽车产业链,提高市场占有率,进一步完善新能源汽车配套设施,建成布局合理的电动汽车充电网络。

新闻推荐

加载更多...
网友评论仅供网友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本网同意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
到头了;
下一条:漳州高新区27日-28日举行健康产业园招商推介会
24小时新闻排行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