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漳州 > 漳州发展 > 正文

骑行文化催生“轮子上的生意” 漳州引进台企深度合作

2015-10-09 10:43 来源:闽南网 0

  江思瀚是自行车界的“技术帝”。9月13日在漳州举行的海峡两岸自行车挑战赛上,这位台湾骑手秀了一把速降独门绝技,并由此收获了一批拥趸。赛后,江思瀚被聘为福建省自行车运动协会形象代言人。未来,他将为福建各大自行车赛事站台。


上月,来自各地的骑手在海峡两岸自行车挑战赛上竞技。(资料图片)

  个体合作的背后,是两岸自行车运动日益频繁的互动与交流。在台湾盛行多年的环岛骑,开始将骑行路线延伸到了海峡对岸。同时,两岸自行车产业合作也从无到有,并向纵深领域拓展。

  互动有余 合作不足

  42岁的傅伟杰是漳州自行车运动协会的骑友,车龄近10年。今年8月,傅伟杰进影院观看了台湾影片《破风》,影片所讲述的年轻人的骑行故事,让他心潮澎湃。1个月后,傅伟杰参加了海峡两岸自行车挑战赛,这让他再次激动不已。

  “漳州第一次举办规模这么大的自行车赛事,骑友们热情高涨。”傅伟杰说,超过200名漳州骑友报名参加了这次比赛,其中年龄最大者超过70岁,最小的刚满18岁。

  “在漳州,至少有100多家民间自行车俱乐部。近年来,漳台两地骑友的互动日益频繁。”据福建省自行车运动协会会长林曦介绍,今年初以来漳州赴金门骑行的车友已达10多批次,人数超过千人。

  然而,这也让漳州骑友看到了两岸自行车产业的发展差距。“福建基本没有拿得出手的自行车品牌,仅有的小品牌,其市场也局限在本地。”林曦表示,福建本土自行车企业仍以生产民用代步车为主,产业偏向低端化,技术含量有限。

  “台湾自行车产业以高端取胜,其功能已从代步用车转向山地车、公路车、速降车、攀爬车等诸多车型。”林曦说,台湾自行车做工精细,附加值高。有数据表明,大陆自行车年出口量是台湾的10倍,但出口总值仅为台湾的2倍。 捷安特、美利达两大台湾品牌已牢牢占据福建市场的头把交椅。

  “要让本土自行车产业飞得更高,借力台湾深厚的产业基础,是条捷径。”林曦说。但现实情况是,多年来,双方的合作仅仅止步于两岸骑友之间的互动。漳州虽是台商投资重地,但由于轻工业基础薄弱,缺少配套产业链,在引入台资自行车企业方面仍属空白,远远落后于深圳、昆山、天津等台资自行车企业投资热土。

新闻推荐

加载更多...
网友评论仅供网友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本网同意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
到头了;
下一条:漳州台商投资区六片区指挥部开展“五比五看”竞赛活动
24小时新闻排行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