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漳州 > 漳州教育 > 正文

教育本质是培养孩子核心素养 龙师附小校长赵璟的教育理念与实践

2016-04-08 14:39 来源:漳州新闻网 0

­  漳州古城入口,热闹繁华的新华南路上,坐落着一所质朴典雅的学校——福建省龙溪师范学校附属小学。

­  我们走进校门,沿着宽阔笔直的桥步入校园,看到开阔的操场上热气腾腾,同学们跑步的跑步,跳绳的跳绳,打球的打球……连老师们也兴致勃勃地踢毽子;庄重的丹霞教室楼里,琅琅书声与琴声舞韵相和,教室里英语角、摄影社、科技组,兴趣浓浓,眼前的一切让我们深深感受到:在教育界普遍存在着大跃进式的急功近利思想的今天,龙师附小是以淡定的心态去创设真诚的教育,创造生命之美!

­  校园书香

­  社团活动

­  课间操

­  教育本质就是培养孩子核心素质

­  我们带着好奇的疑问,走进龙师附小“当家人”赵璟校长的办公室。她一头曲卷的中长发,一身简洁大方的套装,笑起来嘴角弯弯的,眼睛也眯得细长,稳重中透着别样的调皮,一看就是个豁达乐观,充满智慧与思想,热爱学生,倾情教育的睿智的校长。

­  当得知我们的来意后,就向我们介绍她的办学理念与实践。她说:“当今科技知识迅猛发展,科技知识更新周期越来越短,教育的‘知识核心时代’正向‘核心素养时代’转化。学校已不再是简单、生硬、冷冰冰给学生‘灌输’知识,而应该为孩子今后全面发展、终身发展提供核心素养的教育。”

­  是啊!我们读过小学、中学、大学。所学的学科知识,过几年后,没有再学,没有用过,久而久之,有些知识就给忘了,有些知识可能一辈子也都没用上。但是在学校老师的教学过程,我们的学习过程、思考过程,慢慢体验、积淀、内化中形成的学科思维、思想和学科素养却自觉不自觉影响着我们,甚至是一辈子。

­  2010年2月,赵璟校长从漳州市实验小学分管教学教研副校长,调任龙师附小当校长。在第一次的全校教学教研会议上,就明确提出:“小学阶段正是一个人核心素养发展的萌芽期,作为孩子成长的重要起点,小学六年决定和影响人生未来的六十年。”教育的本质就是要培养孩子的品德素养、人文素养、学科素养和健康素养的四大核心素养。

­  怀揣着这样的教育理念,赵璟校长带领她的团队,从附小学子一日行为常规,提升校园文化品位,重构附小课程体系,创设学生缤纷社团活动,开始她的教育理念的实践探索。

­  品德素养从每日行为规范抓起

­  人之初、性本善。立德树人,培养孩子的品德素养必须从每日行为规范抓起。为此,赵璟校长制定了《附小学子三字经》和《每日行为常规》共四篇:一、学习篇:学之子,成之始,进课堂,学知识;不迟到,不早退,争分秒,惜时日……勤为径,苦作舟,学有成,早成才。二、道德篇:学之子,道之初,道有成,德不孤;讲道德,须自律,于心处,下功夫……学有成,道有品,自磨练,做新人。三、行为篇:学之子,涉人生,行为端,铺前程;口痰水,不乱吐,垃圾物,不乱扔……有才德,有品行,栋梁材,自然成;四、生活篇:学之子,风华期,生活事,当自立;早点睡,早点起,起与居,遵作息……懂生活,知情趣,始成熟,终如一。

­  由于自编《三字经》和《每日行为常规》,语言简洁、通俗、易记,又有闽南文化味,老师、学生诵读起来朗朗上口,做起来也容易。很受师生和家长的欢迎。附小的学生就是不一样,在街上很容易辨别,因为一看就是比较礼貌文明、懂规矩,又显得精神灵气。

­  创设校园文化营造核心素养环境

­  俗话说得好:“养鱼先养水,养花先养土”,走马上任后赵璟校长的“第一把火”就是打造有品位、有文化、有底蕴的花园式校园。对学校进行大面积绿化、美化、静化,整改25个花台,种上香樟树、三角梅、桂花树、杜鹃花,并经常浇水施肥、整理修剪,让师生们在优美的校园环境中受到感染和熏陶,触景生情,因爱而爱;为了“让每一面墙都能说话”,校园的每一面墙,每一个角落都具有人文性。教学楼楼道墙壁上悬挂着充满童真的美术作品,操场橱窗里张贴着散发墨香的字幅,教室里的黑板报、图书角、文化墙个性鲜明,充分体现了班级文化建设的魅力;每间专用教室,都会让人眼前一亮,怦然心动,雪白的墙壁上,温馨话条荡涤心灵,散发书香的阅览室,引领孩子们徜徉在知识的海洋里,宽敞明亮的舞蹈厅,旋转出孩子们金色梦幻童年……浓厚的文化育人环境氛围,丰富附小师生的课余文化生活,给师生们带来更多更美的享受。展现出教师的教育行为与校园文化的和谐之美。

­  重构课程体系用学科教人

­  何为素养?赵璟校长给我们解释道:“素质与教养,‘素’亦可理解为‘元素’,‘养’即平时与过程。学科素养就是让每位孩子在学科学习和实践活动过程中,养成具有该学科特征的核心知识,核心能力,核心思维,核心品质的综合。它不是各种要素的简单叠加,而是注入学生主体精神和价值取向的融合,从而形成的核心素养。它将影响学生今后生活、学习和工作的全面发展和终身发展。”

­  课程是培养学生核心素养的载体,课堂是主阵地。为此,赵璟校长带领其他领导班子成员经常深入课堂听课,与教师交流探讨,和学生进行沟通了解,在掌握学校课程设置与课堂教学的第一手资料后,对学校课程设置和课堂教学进行大胆改革创新。

­  针对学校课程设置和落实时,重视语文、数学、英语,而轻视或忽视了品德与生活(社会)、科学与信息、体育、音乐、美术、综合实践活动和地方与学校校本课程等其他课程的问题。她认为这不利于学生全面发展和终身发展,为此明确提出附小要全面开齐开足并开好国家、地方和校本所有课程。为了防止品德与生活(社会)、科学与技术和其他课程被挤占、挪用,实行三年级以上,语文、数学教师要兼教两个班,把剩余的教师通过转岗培训,来确保品德与生活(社会)和科学技术等课程有专任教师上课。保证开齐开足开好所有课程。

­  针对小学生兴趣点多,兴奋期短,注意力集中时间只能维持20分钟左右的特点。大胆进行课堂课时改革,改变了沿袭几十年所有课程每节课都40分钟的老规矩。分别开设20、30、40分钟,长短课相结合课时制。在语文、数学保留40分钟的基础上,将思品、心理健康、音乐、美术、体育等教材容量不大的课程改为30分钟,把节省下来的时间开设学生感兴趣,有利于学生身心健康发展的阅读课、书法课、英语口语等课程,每节20分钟。实行“长短课时制”后,有效解决了开齐开足开好所有课程与保证学生在校期间不超过6小时的矛盾问题。

­  在“向40分钟要效率”的口号下,赵璟校长这样要求着:学科教学要为学生素养而教,即用学科教人,而不是为学科而教,既要注意学科知识表层结构(语言、数字、符号、概念、公式、理论),更要融入学科深层结构意义。即蕴含在学科知识内容中或背后的精神价值,思维方式和生活、文化意义。把学科的表层结构知识、深层结构意义融合到教学中,是培养学生的学科素养的关键所在。

­  多元立校特色育人

­  促进孩子多彩成长

­  下午四点,“丁零零……”下课铃声响了,孩子们纷纷奔赴各个活动场所,有的急着到舞蹈厅,有的快步走进科技教室,有的直奔篮球场……孩子们最喜欢的社团活动开始了。

­  赵璟校长把学生的现场体验、爱好、兴趣和成长作为办学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在开齐开足开好所有课程的基础上,加大综合实践活动课的建设,成立丰富多彩的学生社团,要求每位学生根据自己的爱好和兴趣,参加至少一个学生社团活动,为每位学生的个性发展、综合素养的提升搭建了很好的平台。

­  每年的3月、4月、5月、9月、10月、11月分别为这些社团开展英语嘉年华、语文嘉年华、美术嘉年华、科技嘉年华、数学嘉年华和体育嘉年华展示活动,同时结合中华传统节日开展丰富多彩的“中华传统节日嘉年华”,附小人戏称“非常6+1”。

­  当我们要结束采访时,问赵璟校长下一步将怎样继续探索实践她的教育理念时,她回答说:“不忘初心,再踏征程”,校长应该是第一发光源,我个人愿意做龙师附小的“第一发光源”,用自身的光亮点燃附小老师的热情和激情,让所有老师一起发光,一起照亮孩子的成长之路,让每位在龙师附小学习、生活的孩子都感到快乐,从龙师附小走出去的孩子都是好样的。六年刚好是一个小学教育周期,附小未来下个周期将更加精彩!(林琦 文/供图)

新闻推荐

到头了;
下一条:龙文区一人义务办书法班 三年免费教学90余人
24小时新闻排行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