漳州各中小学启动“开学模式” 寒假后第一课见闻
漳州各中小学启动“开学模式” 寒假后“第一课”缤纷多彩
元宵节前后,漳州各地中小学告别寒假,纷纷进入“开学模式”。记者走访了多所中小学,了解各地中小学丰富多彩的“开学第一课”,感受开学新气象、新风貌。
自制红灯笼闹元宵
重温传统习俗
农历正月十六,漳州市机关第二幼儿园门口格外热闹,伴随着欢快祥和的音乐,孩子在家长的陪同下,兴高采烈地走进幼儿园,迎来了新学期的第一天。
龙师附小元宵游园活动
兔子灯、金鱼灯、荷花灯……大班孩子的第一个活动便是和老师一起制作自己喜欢的花灯,中小班的小朋友则带来了在家里和爸爸妈妈一起制作的灯笼。五颜六色的灯笼高高挂起,楼道、走廊、门框上到处是孩子们制作的各式各样的花灯,给新学期的幼儿园带来祥和、喜庆的节日气氛。
当天也是华安二实幼开学的第一天,大班年段孩子在教师的带领下欢欢喜喜闹元宵。孩子们利用老师精心准备的纸箱、彩色卡纸、布条、编织球等各类手工材料,有的剪、有的画、有的拼贴,制作出造型各异、惟妙惟肖的“舞狮”、富有创意的手偶“龙”、精美可爱的“凉伞”“彩球”。伴随着锣鼓声,孩子们学着舞龙舞狮的基本动作,有的有模有样舞起龙舞起狮来,有的随着秧歌步耍起大鼓凉伞,有的在加油喝彩……大家沉浸在一片欢声笑语中,感受着浓浓的“年味儿”。
“为了让孩子们继续感受喜庆的传统节日文化氛围,幼儿园的环境布置仍然以‘过新年’‘庆元宵’为主题。” 漳州市机关第二幼儿园园长告诉记者,“老师可以趁这个机会对幼儿进行传统节日文化进行教育,同时让孩子们亲自动手制作花灯,这样的意义特别不一样。”
记者走访了解到,小学、幼儿园开学恰逢元宵节,不少小学及幼儿园纷纷举行赏花灯、猜灯谜、吃汤圆等活动,借此机会对学生进行传统节日文化教育,让孩子了解中国的传统文化。
“开学日刚好遇上元宵节,学校开展自制灯笼,师生动手自制汤圆、猜灯谜,分享元宵节典故等一系列活动,孩子们玩乐中学习知识、熟悉元宵节传统文化,那是再好不过的事情了。”龙师附小陈艳苹老师告诉记者。
做孝心作业
开学收获精神“红包”
“今年寒假,我家孩子在家中都会主动帮忙做家务,还给我们洗脚,学会了体谅父母亲的辛苦,让我们很欣慰。”在漳州立人学校的“贴心小棉袄”活动反馈单上,记者看到了家长写给老师的话。
今年寒假,漳州立人学校继续开展“小棉袄”系列活动,要求孩子寒假里帮爸爸妈妈大扫除,陪父母亲购置年货、贴对联,帮忙准备年夜饭,用压岁钱给长辈买份礼物……鼓励全校学生利用假期“感恩于心,回报于行”,完成孝心作业。
洗菜、洗碗、洗衣服、打扫卫生等,原本都是妈妈的“专利”,寒假期间正在上初二的雨婷分担了不少。“参与了家务活,才知道妈妈每天挺辛苦的,下班回来还要做那些家务活,往往忙到晚上9点多才能坐下来休息一会儿。”开学的第一天,雨婷跟同学们分享说。“以前觉得感恩是一个大话题,不敢轻易去表露,现在终于知道其实感恩就是你的一次小小的行动,爸妈要求很低,只要你稍微为他们分担点,他们就会很开心。” 最让雨婷开心的是,通过帮忙做家务,自己与父母亲的关系更好了,妈妈好几次在亲戚朋友面前夸她,说自己终于可以“享福了”,而自己也收获了自己的精神“红包”。
立人学校初中部德育科主任吴印枝表示,现在的孩子受应试教育影响比较大,老师、家长普遍对他们“学习成绩期望较高,而对其他方面要求不高”,孝敬、感恩教育缺失,立人学校一直以来都很注重对孩子“孝德”的培养,“表达对父母的感恩之情不仅仅是一份作业,更是为人子女应尽的本分,我们开学第一课,便是让孩子交回寒假的‘孝心’作业,为的就是让孩子懂得感恩,从而更加独立成长。”
“作品来源于现实生活,寒假里,我们要求孩子要多参与家务事,让孩子把看到的、做到的融入到书画作品中,开学的时候,学生们把寒假里完成的春联、猴年主题以及日常生活主题等书画作品带到学校,张贴在每个教室的门口,孩子开学的第一课就是相互交流寒假在家的一些事情,有利于孩子形成正确的价值观。”芗城实验小学杨老师介绍说。杨老师说,结合现实生活创新课程形式,能够提升课堂效率与魅力,让学生更容易去接受一些德育教育,“开学第一课,寓教于乐,何乐而不为?”
已有0人发表了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