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山老手艺45年坚守特有银饰工艺 融入文创声誉美
银镶玉帐钩 老手艺新生 黄雪纺45年坚守东山特有的银饰工艺,挖掘创新,融入文化创意
自古以来,在漳州东山岛铜陵镇的传统婚俗中,出嫁女儿必备一对精致的“银镶玉帐钩”(亦称“蚊帐钩”)作为珍贵的嫁妆。
时至今日,这一古老且特有的赠“蚊帐钩”习俗依然盛行,由此带动了东山金银雕从工艺传统向文化创意发展,使古老的工艺焕发出新的生命力。
她从小耳濡目染
“打银”是东山人对银饰制作工艺的昵称。53岁的黄雪纺,步入打银行列已有45个年头。上世纪60年代初,黄雪纺的爷爷已是全县闻名的艺匠之一。9岁起,黄雪纺开始跟着其爷爷和父亲,学习打银细活。她说:“由于是祖传的技艺,从小在家人的耳濡目染中,学起来也就得心应手。”
打制银饰品,特别是银镶玉帐钩,需要非常精致的手工,是件功夫活。“必须先了解银的性能,能辩别真伪和含量,掌握提纯等技能,这是打银人代代相传的秘诀。只有跟随师傅实践到一定时间后,师傅才肯传授。”黄雪纺说。
精雕细镂技艺精
黄雪纺介绍,制作银镶玉帐钩,先要采用翻铸、镂空、浅刻、压印等技法,把熔炼过的白银制成薄片、银条或银丝,再经过铸造、锤打、錾刻到冲、压、锻、拉、雕刻、混丝、掐丝、垒丝、镶嵌等一系列工序,完成由银雕外架、顶件、眉等组成的主体后,再镶嵌翡翠、碧玉、白玉、玛瑙、红珊瑚,以及银雕梅花、圆鼓等细小饰件。更为关键的是,100多块玉片要依其造型的差异进行设计,制作工艺流程复杂,一般要经过20多道工序才能完成。如果一个人独自做下来,日夜赶工也要8天的功夫。
精雕细镂间,一件件饱含着东山人智慧、蕴含东山传统银雕精湛技艺的银镶玉帐钩,在黄雪纺的巧手下诞生,光彩夺目。
融入文创声誉美
如何让银镶玉帐钩这门古老技艺传承不息,是黄雪纺经常思考的问题。为此,在继承传统银雕技法的基础上,黄雪纺挖掘创新,融入吉祥文化创意,顾客纷纷慕名而来。如今,她又把技艺传授给她的两个儿子。
“我的想法得到了家人和公园社区居委会的大力支持,这下信心更足了。”黄雪纺的家就在公园社区古城内,屋前是通往风动石、关帝庙景区的顶街路,她最大的心愿就是把老房子改造成东山银雕陈列馆,用于展示她收藏的银雕工艺品,以及她制作的银镶玉帐钩作品,让游客一睹东山传统银雕工艺的风采。(导报记者 卢婷雯 通讯员 黄辉全 文/图)
已有0人发表了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