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封信函见证中美抗战情谊 美军飞行员致谢老渔民
抗战时期,落入东山海域的两名美军飞行员被当地渔民救起 一封寻找恩人信函见证中美抗战情谊
为寻找抗战时期在东山海域遇险得到救助的东山渔民,表达“获救恩铭”,1986年,退伍美军飞行员科文和宾治,通过旅居加拿大的侨民,致信时任福建省省长胡平。信函转到东山县有关部门,经过调查,1987年终于找到其中两位参与救援的老渔民,笔者介入寻访,做了相关采访报道,并珍藏着这封信件的复印件。一晃28年过去,不承想,这封复印信件却成为纪念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70周年的实物见证。
三十年前加拿大华侨写给福建省省长的信件
东山岛地处福建最南端,是我国东南大门的锁钥之地,日本侵略者垂涎已久,企图作为进犯内陆的跳板。1938年5-6月间,日本侵略军在相继侵占金门、厦门、南澳、汕头的同时,不断出动飞机、兵舰轰击东山岛。当时福建《大成晚报》曾报道:“自1937年‘七七’事变至1939年10月,福建各县遭日机轰炸次数最多的是东山县,达90次244架次,投弹761枚,伤亡597人,财产损失百万元以上。”尽管日寇凶恶疯狂,驻岛爱国官兵和民众同仇敌忾,痛击来敌,用鲜血和生命谱写了气壮山河的抗日诗篇。
抗战后期,日寇节节败退,苟延残喘进行垂死挣扎,一面在海上大肆烧杀掠夺,布设水雷封锁盟军船队,一面纠集一批24岁以下的青年组编自杀机和自杀艇袭击抗日同盟军船队和飞机。因此,在这个海上咽喉上空,频繁发生盟机与日机舰交锋。
在海上战事频繁期间,东山岛渔民和转场的外来渔船几乎不敢冒险出海捕鱼。1945年6月间,在东山岛的广东大埕“红头罾”(船类)渔友央求他们所投靠的东山岛“裕泰”号渔行老板派船到海上了解情况。老板便派其亲戚刘亚武雇了陈木全一只“鸟仔船”(船类),连同广东大埕渔友9个人出海巡查。船到兄弟岛附近已是中午1点多钟,他们忽然发现一只桔黄色橡皮艇上有两个军人向他们招手呼救。渔民们立即靠前,把这两个说外语的军人救上渔船。渔民们见这两人身体虚弱,便不顾“裕泰”号所托事务,立即返航把他们送交警察局。
返航途中,东山岛渔民对遇救人员认真护理,熬煮姜母糖水给他们御寒充饥。船进港后,他们还放心不下,派了渔友到警察局看望遇救的人员。方知他们是被日军炮火击落生还的盟军美军飞行员。警察局特地请来美国陆军驻闽南辅助空军地面军务处龙溪分处任职的英文翻译员林子浩夫妇,向这两名美军飞行员了解情况。翌日,林子浩夫妇、警察局警士李坤等人及通讯员沈大江、佣人亚薇一同护送这两名美军飞行员到漳州。
获救的这两名美军飞行员科文和宾治,退伍后居住在美国康涅狄州,他们常常思念救援他们的渔民兄弟。1985年,他们在撰写抗日战争胜利40周年回忆录时,找到了旅居加拿大的林子浩先生。林子浩被他们炽热的感恩之情所感动,致信时任福建省省长的胡平,信中说道:“现科文先生和宾治先生两位均已退役年老,在美国从商,意愿回忆一生,故要撰写记录过去险里回生而获救恩铭,及日本侵华惨况真实回忆录,以告世人至故。所询查本人当时一切,本人因当时日记全已遗失,无从跟究转告,便托本人代查当时他们被救护等情形,及有关当局各部门、人员,他们的姓名、日期等详细经过……”
1986年5月间,东山县信访办接到省政府转来的寻人信函后,立即走访县方志办、县党史办,查阅当时报刊资料,但是由于年代久远,均无着落。1987年4月,东山县方志办在东山县铜陵镇召开政协老人学习小组座谈会,把美军飞行员来信要求寻找救命恩人的事,向与会者通报,并要求协助查询。会上,有一位叫翁袄的老先生说确有此事,而且他知道当年参与救援的渔民有的家就住在铜陵镇东门。经过多方寻访,终于找到还健在的陈火安(时年67岁)、刘亚武(时年74岁)两位老渔民。当时,笔者前往两位老渔民家中采访,他们向笔者介绍了施救两名美军飞行员的经过。同时,提供曾参与救援的另6位已故渔民的姓名:陈木金、黄顺、陈石虎、游亚坤、郑乌、张糊。随后,东山县信访办即向福建省政府回复调查报告。1987年9月22日《爱晚报》发表了笔者采写的《碧海蓝天两毋忘》。
东山岛渔民救援美国飞行员的事迹,见证中美军民在抗日战争中用鲜血和生命铸成的精诚友谊。(林长华 文/图)
已有0人发表了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