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沾花惹草” 东山七旬夫妇养育花圃免费供人观赏
退休后,张文路和老伴回到偏僻的乡村居住,过着种树养花的怡然生活——
“沾花惹草”老当益壮
77岁的老干部张文路,退休后不愿留在城市里,与71岁老伴返回东山县前楼镇偏僻的车里自然村,一起过种树养花的怡然生活。令人称奇的是,他们花木只种不卖,花圃免费让游客观赏,且每个盆景都有命名。
张文路夫妻在给花木浇水
昨日,笔者慕名前往车里村采访二老。车里村三面青山环绕,一条小溪从村前穿过,风光秀美。张文路家就在山下溪边,虽然是30多年前建的房子,与周围村民新楼房相比显得低矮老旧,但房前屋后、庭院绿意葱葱,几百个花卉盆景生机盎然。正在门口摆弄花卉的张文路夫妻放下手中的活,热情地招呼笔者进屋泡茶。
问起老夫妻缘何兴趣种养花木?张文路乐呵呵地说,他原是边防武警的一名警官,妻子孙颜昭随军。他退休后,分别在厦门和东山县城工作的儿子、女儿都希望二老与他们一起生活。可是,老夫妻还是选择回家乡居住。闲来无事,他们时常携手到附近山里散步,发现有些石头缝、水沟边长出几十厘米的榕树、榆树等小树苗,感到好奇,就选取几棵带回家,种在房屋边角地。后来,张文路又从西埔镇一家花圃店买来38棵榕瓜苗种植。经过5年的精心管护和修剪,这些树木长势良好,形成占地300多平方米的花圃,村内外乡亲们不时前往观赏。2006年9月,东山县委宣传部授予张文路“基层文化中心户”称号,这让他们备受鼓舞,一心扑在培育花木上,每天在花圃巡视,看到哪棵树枝节不顺眼就剪弃,哪个盆砵长杂草就拔掉,哪棵树缺水就浇灌,虽然有些忙,但很快乐。
“吉羊闹春”“龙腾飞天”“孔雀开屏”“太公钓鱼”……笔者弯腰穿行在花木中,只见一棵棵树木、一个个盆景都挂着写有名称的塑料牌。张文路说,6年前,有几位外地游客参观后,建议为树木命名挂牌,他认为这个主意好。但命名涉及文字和词汇,渊源和典故,真不容易。张文路找来字典,一边认真学习,一边仔细观察树木象形。有一盆榕树象形于马,又象形于龙,他就命名为“龙马精神”;有一棵榆树形状像一只凤,中间长出枝叶像“卍”字,就命名为“凤叼卍字”,寓意大吉祥万德。通过为200多棵树命名,他们夫妻增长了不少知识。
已有0人发表了评论